[实用新型]限位圈坯料及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1859.9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2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吉泽敏治;杉田寿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日发机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 坯料 带有 稳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位圈坯料及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
背景技术
稳定杆是汽车悬架系统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稳定杆的作用是在急转弯时阻止车身发生侧倾。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的急启急停、转向等操作容易引起稳定杆的横向移动,从而导致稳定杆和车架其他零件干涉或者功能降低等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通常在稳定杆上和车架装配的位置设置了限位圈。现有技术的限位圈是将限位圈坯料经安装至稳定杆上而形成,如图1、2所示,限位圈坯料包括一个“U”形金属片91,该“U”形金属片91的一端设有一个圆形凹槽92,其另一端设有一个与所述圆形凹槽92适配的圆形凸块93,圆形凹槽92的两顶部两边均形成向内侧突出的圆形部94、95,从而使得圆形凹槽92的顶部附近形成的槽宽变窄。圆形凸块93的颈部两边各呈与所述圆形相似的弧形凹槽96、97。当所述的圆形凸块93嵌套在所述的圆形凹槽92内、圆形部94、95嵌套在弧形凹槽96、97内时,形成一个限位圈,所述的限位圈的直径与稳定杆的直径相当。具体使用时安装过程如下:先将铝合金板材根据稳定杆直径以及限位圈要求宽度和厚度预先制成“U”形限位圈坯料,然后使用专用设备将“U”形金属片压弯、装配至稳定杆的要求位置,再包络在稳定杆外表面,紧固,最后使该“U”形金属片的一端的一个凹槽92与另一端凸块93、圆形部94、95与弧形凹槽96、97相互搭接,形成限位圈。
在上述限位圈坯料及其安装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凸块93沿限位圈周向从凹槽92中脱出,凸块93的顶端部分的槽宽尺寸变窄,相应地,凹槽92中位于顶端部分的尺寸小于位于颈部部分的尺寸,这种结构要求在安装时,凸块93必须自凹槽92的上方(沿金属片的厚度方向相互重叠的方向)装入凹槽内,而无法沿着金属片长度方向装入,即只能够采用搭接的方式安装二者。这样的安装方式,对限位圈坯料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一旦出现限位圈坯料长度尺寸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就会有形成的限位圈直径大于稳定杆,或者限位圈坯料无法安装到稳定杆上的可能性。因而安装后的限位圈的尺寸精度较差、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精度高、可靠性较高的限位圈坯料。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其中限位圈由上述的限位圈坯料加工而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形成稳定杆限位圈的限位圈坯料,该限位圈坯料包括限位圈坯料本体,该限位圈坯料本体的一端设有一个凸部,在该凸部的两侧颈部位置设有颈部凹槽,另一端设有两个突起,在该两个突起之间形成有凹部,该限位圈的内径与将要安装于其上的稳定杆的直径相同,在该两个突起的前端还各设有一个前端突起,该前端突起的高度大于该颈部凹槽的深度,该限位圈坯料通过该凸部嵌套于该凹部、该前端突起嵌套于该颈部凹槽而形成一个限位圈,该凸部沿限位圈坯料本体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等于该凹部沿限位圈坯料本体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由于限位圈坯料通过该凸部嵌套于该凹部、该前端突起嵌套于该颈部凹槽而形成一个限位圈,该凸部沿限位圈坯料本体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等于该凹部沿限位圈坯料本体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因而,凸部可以沿凹部开口、凹部中部、凹部底部的路径沿凹部的延伸方向进入凹部,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必须采用搭接的方式与凹部嵌套,另外,该前端突起的高度大于该颈部凹槽的深度,这样当前端突起抵接至颈部凹槽时,可以发生塑性变形,填充至颈部凹槽内,形成防止凸部脱出的止挡部。此时,若限位圈坯料的尺寸出现了偏差,可以通过对凸部、凹部、前端突起、颈部凹槽施力而使之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将因为限位圈坯料尺寸过大而带来的余量消化掉,从而使得限位圈的安装精度高、可靠性高。
此外,对上述方案进行改进,在该前端突起抵接至该颈部凹槽时,该颈部凹槽使得能对该前端突起施加朝向限位圈坯料宽度方向内侧的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更好的使前端突起朝向限位圈坯料宽度方向内侧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更可靠地形成用于防止凸部自凹部脱出的止挡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限位圈坯料本体两端部向相对方向弯曲形成两个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的坯料本体内部侧的曲率半径为该稳定杆直径的一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限位圈坯料本体两端部均形成弯曲部分,因而,仅通过朝向相对方向压缩两个弯曲部分,就能够而使位于弯曲部分端部的各构件相互靠近,从而使得凸部沿着凹部开口、凹部中部、凹部底部的路径沿凹部的延伸方向进入凹部,不仅加工过程简单,而且,加工精度也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日发机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日发机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18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