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真空泵前置气水分离器的自动负压排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2867.5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4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首挺;吴泰忠;李松峰;罗思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佛山水泵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18 | 分类号: | F16K31/1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冯勐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真空泵 前置 水分 自动 排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负压排水器,特别是与真空泵前置气水分离器连接的自动负压排水器。
背景技术
在真空泵的吸入管路中常需要加设前置气水分离器,用于分离气体中的水份,以防止水份随气流进入真空泵,造成真空泵性能下降或损坏。由于前置气水分离器工作在负压状态,从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水不能自动排出分离器外。现有的真空泵前置气水分离器排水方法有三种:一是把分离器安装到高度大于分离器内真空度换算成水柱高度的位置,利用管路形成的水柱压力排水。这种方法必须把分离器安装在很高的位置,往往受到空间的限制而不能使用,通用性较差;二是利用克负水泵把分离器内的水抽出来。这种方法的能耗较大,维护困难,而且由于克负水泵不能频繁开停,在脱水量变化较大的场合不能使用;三是把分离器设计成上下两室结构,通过电控阀门根据液位传感器的信号切换下室与真空或大气的联通,实现自动排水。这种方法设计比较复杂,而且电气元件比较容易出故障,而且在一些有防爆要求的场合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三种前置气水分离器排水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真空泵前置气水分离器的自动负压排水器,该前置气水分离器安装方便、维护简单、生产成本低、能耗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真空泵前置气水分离器的自动负压排水器,包括一个集水容器,容器由隔板分隔成上、下两腔,上腔设有进水口以及负压连通管,在隔板上设有连通口,进入上腔的水可经过连通口流往下腔,下腔内放置有第一浮子,第一浮子的顶部设有密封塞,密封塞正对连通口的下方,当第一浮子上浮至最高位时,密封塞刚好将连通口封堵,第一浮子的顶部还设有顶杆,顶杆从连通口穿过进入到上腔内,上腔内设有套着顶杆的套管,套管的下端不超过隔板上的连通口,套管的上端从上腔的顶部贯穿至上腔外,套管外周壁与上腔顶部壁面密封连接,套管的上端连接有进气阀,进气阀的进气口与大气连通,进气阀的出气口与套管连通,当第一浮子上浮至最高位时,该浮子顶部的顶杆经套管插入到进气阀内并且将进气阀内的阀芯顶开,致使进气阀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进气阀的出气口还通过导管连通至容器的下腔,该导管在下腔的接口位置高于下腔的最高液位,容器的下腔的下部向旁侧延伸形成一个副腔,副腔的顶壁高度低于下腔的最高液位,副腔的顶壁设有泄水口,副腔的外上方设有罩在泄水口上的套筒,套筒内放置有可上下自由活动的第二浮子,当第二浮子落在套筒底部时,第二浮子刚好将副腔顶壁的泄水口封堵,套筒的下部侧壁设有排水口,在套筒的高于排水口的位置设有与大气连通的气孔。
作为进一步改进或者最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采取如下附属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设置在上腔内的套管的下端,具有与所述第一浮子顶部的密封塞配合的密封面,当所述第一浮子上浮至最高位时,所述密封塞刚好将所述套管的下端封堵。
在所述下腔的下部连接有排污阀。
所述第一浮子为空心薄壁结构,其壁面设有填充口,填充口盖有可拆装的密封盖。
所述第一浮子的填充口开设在所述第一浮子的顶部,所述第一浮子顶部的密封塞兼作为所述的可拆装的密封盖。
所述第二浮子为空心薄壁结构,其壁面设有填充口,填充口盖有可拆装的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不需要安装在很高的位置,安装位置较灵活,通用性强;2、无需采用克负水泵,能耗小,维护简单,而且能适用于脱水量变化较大的场合;3、没有电气元件,设计生产容易,故障率低,可用于各种防爆场合;4、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5、隔板上的连通口以及副腔顶壁的泄水口的口径尺寸设计自由度大,易于制成具有大排水量的自动负压排水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安装于真空泵前置气水分离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处于排水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佛山水泵厂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佛山水泵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28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