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温余热锅炉机械振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3460.4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3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彬;梁科;曹红利;张晨;刘武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鼓风机集团西安锅炉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特种汽车厂) |
主分类号: | F23J3/02 | 分类号: | F23J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10077***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余热 锅炉 机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机械清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余热锅炉机械振打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中,低温余热锅炉的热源来自窑尾预热器预热生料后产生的废气,其含有大量粉尘,运行中受热面积会严重,此外漏风会影响系统引风机和锅炉的热利用率。由于窑尾烟气中的粉尘具有细而黏的特性,声波吹灰﹑可燃气体爆燃吹灰效果略差,振打吹灰是采用连续振打锅炉受热面的方式,影响机械装置的使用寿命。之前,虽然采取了防磨材料及防磨措施,但磨损仍然严重,经常由于磨损而造成漏风停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余热锅炉机械振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机械振打装置振打杆与密封罩之间漏风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温余热锅炉机械振打装置,包括振打锤机构和振打杆,振打杆一端穿过密封罩与受振件接触,另一端与振打锤机构配合,振打杆上设置有弹簧和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固定在振打杆上的套筒和设置在密封罩上的轴套;密封罩上设置有彩箸板,轴套通过设置在其外圆周面上的支撑脚架与彩箸板固定连接;振打杆穿过轴套和密封罩与受振件接触;振打杆上还套有柔性密封圈,柔性密封圈位于轴套与套筒之间。
其中,柔性密封圈的材料为硅氟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很好地解决了振打杆与密封罩之间的漏风问题,既能实现振打杆与密封罩之间的良好密封,又能很好地起到减振作用,提高了机械振打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械振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轴,2.锤击棒,3.振打杆,4.弹簧,5.套筒,6.支撑脚架,7.密封罩,8.轴套,9.柔性密封圈,10.振打锤机构,11.受振件,12.彩箸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温余热锅炉机械振打装置,包括振打锤机构10和振打杆3;振打杆3一端穿过密封罩7与受振件11接触,另一端与振打锤机构10配合。振打杆3上设置有弹簧4和密封装置;弹簧4通过固定件固定在保温箱上的。密封装置包括固定在振打杆3上的套筒5和设置在密封罩7上的轴套8;密封罩7上设置有彩箸板12,彩箸板12上固定有支撑脚架6,支撑脚架6又同时固定在轴套8的外圆周面上;振打杆3穿过轴套8和密封罩7与受振件11接触;振打杆3上还套有柔性密封圈9,柔性密封圈9位于轴套8与套筒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振打锤机构10的主轴1转动,带动锤击棒2转动敲击振打杆3将振打力传给振打杆3,振打杆3振动带动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等内部受热面,从而达到清灰效果。在振打杆3振动过程中,振打杆3穿过轴套8和密封罩7敲打受振件11来回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固定在振打杆3上的套筒5顶在柔性密封圈9上,使振打杆3在振动时与密封罩7之间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性,不会漏风,减少了热损失。并且,设置在振打杆3上的弹簧4和柔性密封圈9还对振打杆3敲击受振件11起到减震作用。
柔性密封圈9的材料为硅氟橡胶,硅氟橡胶为硅橡胶经氟化处理,其一般性能兼具有氟橡胶及硅橡胶的优点;其耐油、耐溶剂、耐燃料油、高弹性、耐磨耗性及耐高低温性均佳,硅氟橡胶,在低温余热锅炉机械振打装置,解决了在漏风的密封问题及减缓振打启到的关键作用,提高了材料使用寿命,使用效果良好。硅氟橡胶的优点为:1、耐磨、耐高压;2、经调制配方后抗张强度可达1500PSI及抗撕裂性可达88LBS;3、弹性良好及具有良好的压缩歪;4、对中性溶剂具有良好的抵抗性;5、具极佳的抗热性和抗寒性;6、对于臭氧及氧化物的侵蚀具极佳的抵抗性;7、具有极佳的电绝缘性能;8、隔热、散热性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鼓风机集团西安锅炉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特种汽车厂),未经陕西鼓风机集团西安锅炉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特种汽车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34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