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脂气调充氮储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4454.0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2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国;于殿宇;江连洲;胡立志;常云鹤;张春艳;李万振;王玥;宋鹏;宋云花;刘鑫;邹小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D9/06 | 分类号: | A23D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脂 气调充氮 储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藏的装置,具体涉及油脂的气调充氮储藏。
背景技术
食用植物油酸败主要原因是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油内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的过氧化物经分解后,使油脂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氧化产物俗称“哈喇味”,使油脂丧失或降低食用价值。
空气是引起油脂氧化的主要因素,如能断绝与空气的接触,就能大大抑制油脂的氧化酸败。真空充氮气调技术是在密闭条件下向油囤中充入适量氮气置换空气,使油脂长期处于低氧或绝氧的状态,从而达到抑制油脂氧化的目的。氮气由液封装置提供并维持罐中空气浓度,排除其中的空气使之缺氧,以抑制油脂氧化,确保油脂安全储藏。充氮储油对容器无特殊要求,设备和附件很少,一般油罐稍加附属设备即可,适于推广普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油脂储藏不能稳定维持储罐中氮气密度,在重新灌入和放出储油时罐中氮气体积分数不能始终维持恒定提供了一种解决装置,解决了常规储藏时间短,易氧化的问题,避免了抗氧化剂的加入,在油罐外附加液封装置和氮气瓶,通过液封装置和氮气瓶的协同作用维持罐中气调平衡。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油脂气调充氮储藏装置包括液封装置、罐体、调气管、人孔、油管、进油管、出油管、呼吸孔、氮气瓶、通气管,所述液封装置的上端通过调气管与罐体的上端连通,所述进油管通过油管与罐体下端连通,所述出油管通过油管与罐体连通并延伸至罐体上端,所述人孔与罐体上端连通,所述呼吸孔与罐体上端连通,所述氮气通过人孔灌入储罐,所述氮气瓶通过通气管与罐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一次充入氮气后通过液封装置调节罐中氮气含量使罐中氮气始终处在一种平衡状态之中,使罐中始终处于气调平衡状态,有效抑制油脂氧化,确保油脂安全储藏,以大豆油一级油为例储藏时间在到达到20个月时各项指标过氧化值为4.82mg/kg,酸值为0.14mgKOH/g,碘值为107.9g/100g完全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比常规储油延长2个月以上。且对容器无特殊要求,设备和附件很少,适于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油脂气调充氮储藏装置包括人孔1、罐体3、油管2、调气管4、液封装置5、呼吸孔6、氮气瓶7和通气管8,所述人孔1的下端与罐体3的下端连通,所述液封装置5通过调气管4与罐体3连通,所述呼吸孔6与罐体3的上端连通,进油管2-1通过油管2与罐体3的下端连通,出油管2-2通过油管2与罐体3连通,所述氮气瓶7通过通气管8与罐体3上端连接。本实施方式保证了储油在通过油管2灌入和放出时,罐体3中的氮气始终处在一个平衡点。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油脂气调充氮储藏装置使用的氮气由氮气瓶7提供,且通过与液封装置5的协同作用使罐体3内氮气体积百分比处在恒定值。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油脂气调充氮储藏装置使用80.0%~95%体积分数的氮气。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由氮气瓶7通过通气管8提供氮气,通过油管2灌入储油,罐中3的氮气会随灌入储油的增加通过调气孔4压入液封装置5,灌入结束后液封装置与油罐达到气调平衡,罐中储油通过呼吸孔6进行呼吸调节温度和水分,如需灌出储油,通过出油管2-2使油脂流出,这时氮气瓶7持续提供氮气使罐体3中始终处于气调平衡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44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椭圆形旋压式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 下一篇:高效分体式净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