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灭火设备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5137.0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2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实阁登设备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马家骏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松江区上海漕***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灭火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灭火设备阀。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消防技术领域中,气体灭火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选用的灭火剂(例如:CO2二氧化碳、HFC-227ea七氟丙烷)相比其他灭火介质,具有:环保、无污染(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作用(ODP值为零),HFC-227ea在大气层停留时间为31~42年,符合环保要求),灭火作业后无需人工清理等特点。
现有的控制阀,如专利ZL03258975.1所示,一般采用这种结构:包括带有内孔的阀体、设置在内孔内的闭合元件,内孔内设置用以定位闭合元件的阀座,闭合元件置于该阀座上,用一根固定弹力的弹簧对闭合元件进行复位。工作状态下,弹簧是被压缩的。当作用在闭合元件上的气体压力小于弹簧的张力时,阀门开启;其缺点在于,对于低压的灭火介质,特别是钢瓶内的压力随着温度的变化比较激烈的时候,由于弹簧的张力是一定的,不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类型的阀门容易造成误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灭火设备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诸多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灭火设备阀,包括带有内孔的阀体、设置在内孔内的闭合元件,内孔内设置用以定位闭合元件的阀座,闭合元件置于该阀座上,内孔包括用于与探火管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用以连通灭火介质贮存瓶的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气体压力作用在闭合元件的上端面,第二腔体的气体压力作用在闭合元件的下端面;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泄放口,该泄放口与第二腔体之间通过闭合元件沿内孔滑动来控制其连通与关闭;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的闭合元件上设置有压力气体或者介质只能小流量、缓慢流通的毛细孔,毛细孔连通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闭合元件上有密封圈,用于隔离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使得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气体只能通过闭合元件内的毛细孔缓慢的流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闭合元件上有密封件,当闭合元件压向阀座时,密封件密封和隔离泄放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腔体为半环形腔体,其壁上还连接有充气接头、压力表和安全膜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体与用以深入灭火介质贮存瓶的虹吸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腔体通过控制球阀和探火管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泄放口为径向泄放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泄放口处可连接灭火剂输送管和喷嘴。
本实用新型的灭火设备阀结构简单、动作可靠灵敏。当探火管遇到火焰破裂后,与其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内压力迅速降低;而第二腔体的气体压力无法迅速补充到第一腔体内;闭合元件端面两侧的压力失去平衡,闭合元件迅速在第二腔体的压力下沿着腔体滑动,从而导通第二腔体和泄放口;灭火介质从此通道灭火剂输送管和喷嘴输送到着火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器件的故障率低,可靠性高,系统启动灵敏,非常适合用作各种中低压气体介质的自动控制阀门,特别是消防领域的中低压气体介质的探火管式阀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整体式密封件,压缩空气不会从密封件的非密封面泄漏出去,因此比传统环状密封垫片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密封中低压气体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灭火设备阀应用于灭火设备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灭火设备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灭火设备阀的一个等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一种灭火设备阀(3),安装在灭火介质贮存瓶(1)和热敏贮压探火管(2)之间。
灭火介质贮存瓶(1)内充装有灭火剂和增压(推射)惰性气体或灭火剂本身具有蒸发(挥发)产生推射压力。如,气体灭火介质是可挥发的、增压状态下呈液态状的气体灭火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实阁登设备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实阁登设备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51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陀螺扳手
- 下一篇:一种新型柔性式薄片齿密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