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调整输出电压的马达驱动电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5241.X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5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中;毛旭进;孔祥艺;张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H03F3/45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调整 输出 电压 马达 驱动 电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结构领域,特别涉及马达驱动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自动调整输出电压的马达驱动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马达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采用该电路结构的增益Av1如下式所示:
Av1=△Vout/△Vin
=[(Vout+)-(Vout-)]/(Vin–Vbias)
=(-R2/R1)×(-R4/R3)(1+R6/R5)
=(R2/R1)×(R4/R3)(1+R6/R5)。
现有技术中还包括如图2所示的,在输入端串接电阻的马达驱动电路,该电路结构的增益Av2如下式所示:
Av2=△Vout/△Vi
=[(Vout+)-(Vout-)]/(Vi–Vbias)
=[-R2/(R1+Radd)]×(-R4/R3)(1+R6/R5)。
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马达驱动电路的缺点是,在线性增益控制范围内,使输出端(OUT+,OUT-)的输出电压只能以偏置电压BIAS输入端的电压Vbias为中心值变化,只有当Vbias=0.5VCC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最大的输出动态范围。当Vbias≠0.5VCC时,无论VCC>2Vbias或VCC<2Vbias,都使电路的最大输出动态范围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在电路对输入信号放大的同时,使输出电压以0.5VCC为中心值摆动,实现输出电压的自动调整,同时利用在信号的输入路径上的跟随器及输入信号端与BIAS之间增加的一个输入电阻,实现所需的端口输入阻抗特性,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驱动电路最大输出动态范围受到限制的问题,且结构简单, 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泛的自动调整输出电压的马达驱动电路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调整输出电压的马达驱动电路结构具有如下构成:
该自动调整输出电压的马达驱动电路结构包括顺序连接的输入级电路单元、第一级放大电路单元和第二级放大电路单元,所述的输入级电路单元包括马达驱动电压输入端Vin和偏置电压输入端BIAS;所述的第二级放大电路单元包括马达驱动电压的输出端正极OUT+和输出端负极OUT-。
该自动调整输出电压的马达驱动电路结构中,所述的输入级电路单元包括输入电阻Rin和第四差分放大器AMP4,所述的输入电阻Rin跨接于所述的马达驱动电压输入端Vin和偏置电压输入端BIAS之间;所述的马达驱动电压输入端Vin连接所述的第四差分放大器AMP4同相输入端;所述的第四差分放大器AMP4的输出端反馈连接其反相输入端;所述的第四差分放大器AMP4的输出端和所述的偏置电压输入端BIAS还连接所述的第一级放大电路单元。
该自动调整输出电压的马达驱动电路结构中,所述的第一级放大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附加电阻R1A、第二电阻R2、第二附加电阻R2A和第一差分放大器AMP1;所述的第四差分放大器AMP4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的第一电阻R1连接所述的第一差分放大器AMP1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的偏置电压输入端BIAS通过所述的第一附加电阻R1A连接所述的第一差分放大器AMP1的同相输入端;该第一附加电阻R1A还通过所述的第二附加电阻R2A连接所述的第二级放大电路单元,并连接参考电压0.5VCC;所述的第一差分放大器AMP1的输出端反馈至该第一差分放大器AMP1的反相输入端,且该第一差分放大器AMP1的输出端还连接所述的第二级放大电路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52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