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座椅卡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5391.0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2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牛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远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4 | 分类号: | B60N2/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座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套结构,尤其是指一种新型的座椅卡套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后排座椅塑料卡套结构是由卡套外壳和内芯组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卡套外壳本身分成子扣与母扣两部分,两者之间存在分离的风险。这种卡套结构,不能反复拆卸,但在车辆维修、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拆卸后排座垫总成,由于该卡套不能拆卸,大概有70%左右的卡套在此拆卸过程中,直接被拉断、扯裂或者母扣与子扣分离,导致需要更换新件,造成物料、人力、时间的浪费。另外,由于受本身结构设计限制,这种卡套插入力比较大,员工装配相对困难,耗时比较多,容易造成生产线掉线。安装此卡套必须额外配备橡胶锤,使劲敲打才能装配到位,这势必加大了工装、工时的投入,成本由此上升。最后,虽然这种结构的拔出力可以达到很高,但因为卡套子扣与母扣之间的结合度不够,拆下后排座垫的同时,往往发生子扣与座垫一起拔出,母扣却仍然留在钣金孔中的情况,影响了整车品质,对客户满意度造成不良的影响。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359460A,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名称为“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垫口”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电口,包括母扣合与母扣相配合的子扣,母扣上设有两对支承口,子扣上设有可插入支承口中的凸耳,母扣内壁上设有凸台以用于压住子扣上的弹性件。通过将凸耳卡入母扣上支承口中,使弹性件从初始状态到卡合状态,实现母扣与子扣的连接。同时子扣通过座椅垫上的连接件连接座椅垫,子扣与母扣通过卡合的关系固定,母扣固定于座椅支架上,如此实现母扣、子扣、座椅垫和座椅支架的固定。但是其子扣的凸耳插入为不可逆的操作,如后座椅拆卸时将损坏此垫扣,造成了成本上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后排座椅的卡套结构不能拆卸,在座椅拆卸过程中卡套结构会被损坏,造成物料、人力、时间的浪费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的座椅卡套结构,该卡套结构可以自由地对座椅进行锁紧与开启,在座椅拆卸过程中卡套结构不会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的座椅卡套结构,包括卡套主体和手动插销结构,卡套主体中心设有用于放入座椅固定钩环的卡孔,主体的边缘设有一个通孔,通孔内设置有一个旋转轴,卡套主体设有一个用于放置手动插销结构的中空层;手动插销结构呈片状结构,手动插销结构设有一个长条形凸起,手动插销结构内还设有一个安装孔,手动插销结构通过安装孔与旋转轴套接并设置在卡套主体的中空层内。使用时,先将卡套主体装配到车身钣金孔中,长条形的凸起初始位置为锁紧状态,装配座椅的固定钩环进入卡套结构内时,先用力扳动手动插销结构使其围绕旋转轴旋转,使长条形的凸起的状态变为打开状态,再使固定钩环插入卡套主体的卡孔内,然后用力扳动手动插销结构使其回位,长条形的凸起便插入固定钩环内,达到了锁紧固定钩环的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手动插销结构呈直角三角形状,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设有向内的内凹,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和内凹之间构成所述的长条形凸起结构,内凹的另一侧边缘处设有一个安装孔,手动插销结构通过安装孔与旋转轴套接。直角三角形状的手动插销结构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且操作人员较易通过握紧手动插销结构用力,方便完成长条形凸起的锁紧和打开的过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手动插销结构靠近通孔的边缘还连接有一个弧形弹片。在长条形凸起从锁紧到打开的过程中,弧形弹片受到弹力变形,在长条形凸起从打开返回锁紧的过程中,弧形弹片回位,助力长条形凸起回位,避免长条形凸起打开后返回锁紧过程不到位,造成无法卡紧固定钩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卡套结构可以自由地对座椅进行锁紧与开启,安装拆卸过程简单方便,在座椅拆卸过程中卡套结构不会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透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卡套主体,2、手动插销结构,3、卡孔,4、长条形凸起,5、旋转轴,6、内凹,7、弧形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远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远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53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转弯盲区显示系统
- 下一篇:可储存粉笔灰的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