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兼顾增升结构的超音速飞机机翼翼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6500.0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6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陶晓洋;王木国;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3/10 | 分类号: | B64C3/10;B64C30/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顾 结构 超音速飞机 机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气动布局和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提供一种兼顾增升结构的超音速飞机的机翼。
背景技术
飞机机翼后缘高效后缘增升装置是满足舰载机着舰队升力需求最常用的解决方法,机翼后缘高效增升装置需要较大的结构高度。传统超音速飞机翼型相对厚度较小,其后缘增升装置位置的结构高度更紧张,为了满足其结构空间需求,目前主要采取如下两种设计方法:
1)、将部分后缘增升装置外露在机翼之外,并进行气动整流
该方法无需对机翼整体加厚,则可满足增升装置结构高度需求,跨超音速阻力增量较小,但复杂增升装置的整流鼓包对隐身不利,不能满足隐身战斗机设计要求;
2)、增加机翼整体厚度
通过增加机翼整体厚度,满足后缘增升装置结构高度需求和隐身设计要求。但机翼整体增厚,引起的跨超音速阻力增量较大。
为了使超音速隐身飞机具有优异的跨超音速加速性能,需要一种既能满足机翼后缘高效增升装置结构高度,又能满足隐身设计要求,且跨超音速阻力代价较小的超音速翼型厚度分布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增升结构的超音速飞机机翼翼型,该机翼对超音速飞机机翼后段进行局部加厚,在满足超音速飞机隐身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同时满足机翼后缘高效增升装置结构的高度需求,且所引起的跨超音速阻力代价较小。
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了一种兼顾增升结构的超音速飞机机翼翼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其翼型厚度分布区别于超音速飞机机翼:保持超音速飞机机翼前段40%的厚度弦向分布不变,对机翼后段60%进行加厚,具体厚度分布如表1:
表1本实用新型飞机机翼翼型厚度分布表
该厚度分布方案使翼型后缘厚度分布更加饱满,能够满足后缘高效增升装置结构空间需求。
对战斗机而言,机翼最大厚度位置基本在飞机全机最大横截面积位置附近,本实用新型通过机翼后缘局部加厚,而机翼最大厚度不变,避免了机翼最大横截面积大幅增加,从而使全机最大横截面积增加不多。而现有增加机翼整体厚度的方法通过增加机翼整体厚度,导致机翼最大横截面积的增加,从而使全机横截面积增加。根据面积律理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兼顾增升结构的超音速飞机机翼,其采用后缘局部增厚的设计方法比增加机翼整体厚度方法引起的跨超音速阻力增量更小。
附图说明
图1翼型厚度分布;
图2不同翼型厚度分布方案的跨超音速零升阻力系数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比较例1
超音速翼型厚度设计,其厚度分布见表2,厚度分布曲线见图1,其跨超音速零升阻力系数见图2。该厚度分布无法满足后缘增升装置结构高度需求。为了满足后缘增升装置结构高度需求,需要在机翼下 面增加整流鼓包,该整流鼓包对隐身不利。
比较例2
通过增加翼型整体厚度,满足后缘增升装置结构高度需求,其厚度分布见表2,厚度分布曲线见图1,其跨超音速零升阻力系数见图2。
实施例
采用本实用新型翼型厚度设计方案,对机翼后缘局部加厚,机翼最大相对厚度与比较例1的方案一致,其厚度分布见表2,厚度分布曲线见图1,其跨超音速零升阻力系数见图2。
该方案厚度设计满足后缘增升装置结构空间需求,且与超音速翼型厚度设计方案(比较例1)相比时,比较例2采用整体增厚的方案其跨超音速零升阻力系数增量为0.003左右,而本实施例的增量为0.001左右,与比较例2相比,本实施例兼顾增升结构的超音速飞机机翼翼型厚度分布方案在跨超音速阻力增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表2不同翼型厚度分布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6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