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稳态结温LED辐射通量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6899.2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3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刘颖;龙天光;甘媛媛;林方盛;刘木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1/42 | 分类号: | G01J1/4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43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态 led 辐射 通量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源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态结温LED辐射通量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半导体照明被公认为新一代的绿色照明光源。发光二极管(LED)有许多优点,比如潜在高光效、体积小、寿命长、无汞害、高节能等。2007年起,美国、欧盟、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陆续宣布将逐步淘汰白炽灯,发展LED照明成为全球产业的焦点。我国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推动下,形成了上海、大连等七个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则成为中国LED产业发展的聚集地。
LED和传统光源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光源的一些参数和测试方法已经不适用于LED。在各种LED测量中,LED外量子效率的测试即光通量/辐射通量的测试是一个难点。现有LED光通量/辐射通量测试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采用传统方法积分球内如放置光源、挡屏时,由于测试LED的光通球一般很小,因而造成测试原理性误差;如放置表面,存在标准灯寻找及光谱定标等问题;另外,LED的出光会随着自身结温的变化而变化,在对LED进行光学测试时,我们需要将其结温考虑进去。为了获得一个稳定的辐射输出,需要一个稳定的温度环境。这些问题限制着LED的辐射通量的测试,从而不利于LED的普及和推广运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态结温LED辐射通量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测量LED在稳态结温下的辐射通量的装置,将LED用夹具固定在反光杯的底部的恒温热沉上,通过反光杯作为LED辐射通量的收集装置,恒温热沉通过计算机和恒温箱进行控制。同时在反光杯的前端开口处设置一个辐射通量计,采用恒流电源点亮LED,辐射通量计即可测量出LED的辐射通量数据,并通过一系列的放大降噪处理,由计算机控制显示器予以显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稳态结温LED辐射通量测试装置,由恒流驱动电源1、恒温热沉2、待测LED3、恒温箱4、反光杯5、余弦修正器6、滤光片7、硅光电池探测器8、电流电压转换电路9、滤波放大电路10、计算机11和显示器12组成,待测LED3通过夹具固定于恒温热沉2上,反光杯5在垂直对称轴方向上有前、后两个圆形截面开口,反光杯5底部紧密衔接在恒温热沉2上,反光杯5底端半径较小的开口处设有待测LED3,待测LED3的发光中心位于反光杯5底部,发光中心位于反光杯5中轴线上;反光杯5前端半径较大的开口处固定有硅光电池探测器8,反光杯5上部设有余弦修正器6,余弦修正器6上方依次紧贴有滤光片7和硅光电池探测器8,硅光电池探测器8连接电流电压转换电路9,电流电压转换电路9的输出端连接滤波放大电路10的输入端,滤波放大电路10与计算机11连接,计算机11连接显示器12,恒流驱动电源1分别连接待测LED3和计算机11,恒温箱4输出端连接恒温热沉2,恒温箱4与计算机11双向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反光杯5内壁蒸镀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反射率为99%,直射和反射的辐射通量首先进入余弦修正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硅光电池探测器8紧密贴合反光杯5出光口,使出射光完全落在光电池的探测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恒温热沉2与待测LED3的PCB板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以实现恒温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计算机控制恒温箱和显示器,操作方便准确;恒温箱能提供LED正常工作时的稳态结温,保证LED辐射量的稳定均匀输出,从而减小环境的干扰作用,减少测量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稳态结温LED总辐射通量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恒流驱动电源,2为恒温热沉,3为待测LED,4为恒温箱,5为反光杯,6为余弦修正器,7为滤光片,8为硅光电池探测器,9为电流电压转换电路,10为滤波放大电路,11为计算机,12为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所述装置由恒流驱动电源1、恒温热沉2、待测LED3、恒温箱4、反光杯5、余弦修正器6、滤光片7、硅光电池探测器8、电流电压转换电路9、滤波放大电路10、计算机11和显示器12组成,恒温热沉2将待测LED3固定在反光杯5的底端位置,余弦修正器6、滤光片7、硅光电池探测器8以及电流电压转换电路9固定在反光杯5的大开口,进行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68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基电调成像波谱面阵红外探测芯片
- 下一篇:电子秤电容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