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0906.6 | 申请日: | 201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0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众;杨峰 |
主分类号: | E04B5/23 | 分类号: | E04B5/23;E04C2/06;E04C2/38;E04C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搭接筋式 预应力 双向 叠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楼板,尤其涉及一种钢筋砼预应力双向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传统大跨度叠合板有非预应力和预应力二类,非预应力叠合板中的预制板采用厚度较大的平板或带钢筋桁架的平板,用钢量大、厚度大、易开裂,叠合板只能按单向板设计,性价比较差。而传统预应力叠合板通常也采用厚度较大的平板,不但反拱难以控制,而且铺设于预制板上垂直于预制板方向的横向钢筋因受力有效高度小,难以承担此方向的弯矩,因此也只能按单向受力计算,CN200420068045.4公开的一种预应力带肋预制板,在肋上开孔用于穿设钢筋,同时减少平板厚度,可按双向板设计。但预制板制作麻烦、人工成本高,钢筋穿设和管线埋设困难,肋高大,自重大,且预制板横向配筋很少,板易沿纵向开裂,板宽度一般较小,降低了板制作安装工效。一种无需在后浇砼中埋置通长横向底筋但能双向受力的省工、省时、造价低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板还未见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自重轻、成本低且施工方便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板。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包括至少三块预制预应力薄板,后浇砼层和板缝搭接钢筋,所述预制预应力薄板为带肋或带钢筋桁架的宽度板,所述板缝搭接钢筋为连续的S形,横跨板缝水平铺设于相邻预制薄板的上表面,并埋设于后浇砼中。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预制预应力薄板纵向埋设有预应力钢丝,横向埋设有连续S形横向钢
筋,横向钢筋二端向上弯折露出砼上表面一定长度。
所述预应力薄板的预应力钢丝露出板端一定长度,钢丝端部锚入后浇砼中。
所述板缝搭接钢筋沿板缝对称放置,钢筋弯折端处向上弯折一定高度。
所述预制板的肋上方或钢筋桁架的上弦下穿设有预埋管线。
铺设于中部的预制板宽度大于铺设于两边的预制板宽度。
所述后浇砼层上部埋置有双向的钢筋网。
所述后浇层砼上部在有梁处垂直于梁水平埋置有一定长度的非预应力高强钢丝。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与现有技术相比还具有如下优点:
1、预制预应力薄板厚度小、自重轻、且双向配筋强度高、不易裂缝,运输半径大,有利于扩大产品服务半径。
2、叠合板的垂直于预制板方向的横向受力钢筋,采用特殊搭接方式,省去了通长筋,施工方便,钢筋节省,受力性能好。
3、采用大宽度板,制作安装效率高,施工速度快。
4、采用带钢筋桁架或带低肋的预制板其纵向刚度较大,能满足吊装、运输阶段的受力需要,能避免板开裂。
5、施工阶段采用预制板吊装后再在板下支设独立临时支柱的方法,不但施工方便,不影响施工进度,且多支点受力均匀,可使预制板在施工 阶段基本不承受弯矩,因此叠合板可按全预应力叠合构件承担弯矩,从而使板厚可大大减小,可减轻结构自重,节约钢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配筋平面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之一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桁架薄板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低肋预制薄板立体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板剖面图之一
图5‐B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板剖面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临时支柱施工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的实施例,包括至少三块预制预应力薄板1、后浇砼层2和板缝搭接钢筋3。所述预制预应力薄板1为带肋11或带钢筋桁架12的宽度板,所述板缝搭接钢筋3为连续的S形,横跨板缝水平铺设于相邻预制薄板的上表面,并埋设于后浇砼中。所述的叠合板通常用于板跨较大的楼板,但长度较大的预制板运输、吊装过程要求预制板必须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采用带肋11或带钢筋桁架12的预制板可提高板的刚度和强度,从而减轻预制板砼的厚度。采用大宽度的预制板有利于减少板缝搭接钢筋,提高板制作、运输和安装效率,板缝搭接钢筋作为叠合板在板缝一定范围内的主要受力钢筋,采用连续的S形,可有效提高钢筋锚固性能,大大提高其与预制板内横向钢筋14搭接的受力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众;杨峰,未经杨众;杨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09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