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报警的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3184.X | 申请日: | 201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2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叶如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如康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4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报警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的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报警的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如在遇到危险状况时可利用手机报警,但这一通用的手段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适用,如在受到犯罪分子控制的时候,就不可能再采用拨号报警的方式,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可用隐蔽方式进行报警的手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能以隐蔽方式进行报警的一种可自动报警的手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自动报警的手机,包括运动轨迹识别单元,运动轨迹识别单元用以识别手机的移动轨迹,还包括一匹配单元,匹配单元预设有非常态运动轨迹,匹配单元把当前输入的手机的移动轨迹与非常态运动轨迹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手机自动向预定用户发送报警信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自动报警的手机的匹配单元预设有非常态运动轨迹,非常态运动轨迹是指在正常状态下手机不大会出现的移动轨迹,也可理解为出现的概率极低,当个人在受到犯罪分子控制的时候,当事人刻意使手机移动,并使手机的移动轨迹与非常态运动轨迹相匹配,手机就自动向预定用户发送报警信息,相比于拨号报警,当事人以移动手机的方式报警更加自然,不会引起犯罪分子的警觉。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手机运动轨迹识别和轨迹匹配的技术方案,运动轨迹匹配是指两者的运动轨迹相似,只要设定一个相似标准,看两者的运动轨迹是否在相似标准容许的范围内就可确定运动轨迹是否匹配,这些其实是已有技术且具有多种实现途径,如现在市面上有一种智能手机利用机体的左右摇晃实现对图像的缩放,这其实就是一种手机运动轨迹识别和轨迹匹配的技术方案,又如申请号为201110041328.4中国专利采用连续采集加速度值的方式来完成手机运动轨迹识识别,并同时提供了一种轨迹匹配的技术方案,申请号为201010214027.2中国专利采用位移传感器来完成手机运动轨迹识识别,并同时提供了一种相应的轨迹匹配的技术方案,申请号为201020527394.3和申请号为200910200660.3中国专利也涉及相关领域,本人于2012年9月5日申报的中国专利一种对手机中应用程序进行控制的方法也涉及相关领域,提出了以加速度值相对于时间的函数关系来识别手机运动轨迹,并同时提供了一种相应的轨迹匹配的技术方案,由于手机运动轨迹识别和轨迹匹配的技术方案的成熟性和多样性,下面就不一一展开述说。手机自动向预定用户发送报警信息,预定用户是多元化的,可以是亲戚朋友,也可以是公安报警平台,报警信息也是多元化的,可以是文字短信,也可以是图像彩信或语音提示。
优选的,非常态运动轨迹为一往复运动,往复运动的幅度大于0.5厘米而小于1.3厘米。这种方式实现途径为当个人在受到犯罪分子控制的时候,作大幅度的深呼吸,藏于上衣口袋中的手机作往复运动,进而实现自动报警。往复运动的幅度大于0.5厘米是为了与正常呼吸相区分,往复运动的幅度小于1.3厘米是为了与其他非呼吸运动造成的往复运动相区分,以避免造成误报。
优选的,非常态运动轨迹为人在以外八字步行走时放置于裤袋中的手机形成的移动轨迹。这类手机适用于平常以内八字步行走的用户,这种方式实现途径为当个人在受到犯罪分子控制的时候,当事人刻意以外八字步行走,手机的运动轨迹出现周期性的外摆动作,进而实现自动报警。
优选的,非常态运动轨迹为人在以内八字步行走时放置于裤袋中的手机形成的移动轨迹。这类手机适用于平常以外八字步行走的用户。
当然,非常态运动轨迹还可以为其他运动轨迹,如特定的翻动手机形成的移动轨迹。
进一步的技术,还包括一录像单元,当手机自动向预定用户发送报警信息时,把当前的由录像单元录制的图像一同发送给预定用户。如此预定用户就可得知当事人所处的环境图像,做好相应的解救准备。
进一步的技术,还包括一GPS定位单元,当手机自动向预定用户发送报警信息时,把当前的由GPS定位单元识别的位置信息一同发送给预定用户。如此预定用户就可得知当事人所处的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当前输入的手机的移动轨迹与所述非常态运动轨迹匹配成功时,手机自动激活话筒功能,把当前的语音环境发送给预定用户。如此用户就可得知当事人所处的语音环境,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方案中仅提到激活话筒功能,实际上听筒功能不宜激活,否则会引起犯罪分子警觉,对当事人不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如康,未经叶如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31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