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连杆大端连接定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4827.2 | 申请日: | 201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5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邰明辉;苑希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9/00 | 分类号: | F16C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万友专利事务所 21219 | 代理人: | 王发 |
地址: | 1160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连杆 大端 连接 定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柴油机连杆大端连接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柴油机连杆体和连杆盖是通过螺栓连接将它们把紧,并保证它们在任何情况下密和无缝。也就是说在把紧螺栓时,应保证连杆体和盖不能有任何相对移动(前后及上下两个方向),在预紧力的作用下,体与盖始终不分开。连杆大端体与盖的剖分面,通常采用平切口或斜切口,切口有平面也有锯齿。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方案是柴油机连杆大端采用平切口、平面配合,采用四根螺栓将体与盖把紧,详见附图1a)、图1b)、图1c)。这种方案每侧设有两根紧固螺栓,四根螺栓4.1~4.4的结构和外形尺寸完全相同。其定位方式是利用处于对角位置的两个螺栓4.2、4.3的外凸柱面9与其螺栓孔的内凸柱面10相配合形成较小间隙。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实现连杆体与盖的有效定位,但是柴油机工作时这些定位螺栓的外凸柱面与螺栓孔的内凸柱面会有接磨,导致螺栓定位圆柱面有不同程度的磨损,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断裂,导致柴油机发生重大机破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柴油机连杆大端连接定位结构,改善连杆体和盖的定位,解决由于接磨导致连杆螺栓断裂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柴油机连杆大端连接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杆体大端及盖上的每侧两个螺栓孔及螺栓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侧连杆体大端及盖剖分面上两个螺栓孔之间设置定位孔及定位销,每个定位销的一端与连杆体大端上的定位孔过盈配合。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油孔侧的定位销为空心套管结构。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非油孔侧的定位销为实心棱形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需要螺栓孔的内凸柱面和螺栓的外凸柱面,可以使螺栓孔和螺栓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以保证连杆螺栓在工作中不与螺栓孔接磨,从而避免了由于接磨导致螺栓断裂进而引起机破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图1c)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柴油机连杆大端连接定位结构原理示意图,其中图1a)为大端主视图,图1b)为图1a)的A向视图,图1c)为图1a)中C部的放大图。
图2a)、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柴油机连杆大端连接定位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a)为主视图,图2b)为其A-A向视图。
图中标记为:1-连杆体大端,2-连杆盖,3-螺栓孔,4、4.1~4.4-螺栓组件,5-定位孔,6-空心定位销,7-实心定位销,8-油孔,9-螺栓外凸柱面,10-螺栓孔内凸柱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2a)、图2b),本实施例的柴油机连杆大端连接定位结构,在连杆体大端1及连杆盖2上的每侧设置两个螺栓孔3及其螺栓组件4,每侧连杆体大端1及连杆盖2剖分面上两个螺栓孔3之间设置定位孔5及定位销6/7。油孔8一侧的定位销为套管结构的空心定位销6,非油孔侧的实心定位销7为棱形结构。连杆螺栓不参与连杆盖与体的定位,所以取消了图1c)中连杆螺栓外凸柱面和螺栓孔的内凸柱面,并使它们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将实心棱形定位销7过盈安装在连杆体上的非油孔侧,套管结构的空心定位销6也过盈配合安装在油孔8一侧,之后分别插入连杆盖上的相应定位孔,这样体与盖便不能相对移动,完成配对定位,之后将四根螺栓交替把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48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