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壤中气采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4986.2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4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成杭新;杨柯;彭敏;聂海峰;李括;赵传冬;刘应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065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气 采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表层土壤壤中气汞的研究需要采集壤中气样品,由于没有专门的采样设备,采集壤中气样品时,一般采用螺旋钻采样器抽取气体的方法,即在螺旋钻上还设有采集管,随着螺旋钻下钻,壤中气通过采集管传输给气态汞分析仪。但这种采样方法至少有三个明显的缺点:一是螺旋钻钻入土层时,产生的挤压效应将显著改变土壤结构,对土壤破坏大,且影响测量数据;二是螺旋钻采集的气体实际来自深层,不是地表壤中气样品;三是受螺旋钻的限制,采集管的选择尺寸受限,因此进气孔的进气面积相对狭小,取样时使进气孔周围土壤的气压明显降低,影响气态汞测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对壤中气采样更加准确的壤中气采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壤中气采样装置,包括一个采样筒,所述采样筒为一个无底面的空心柱形,所述采样筒的顶面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与输出管路的一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螺旋钻采样的缺点,降低了对土壤结构的影响,采集的气体来自地表,取样时地表土壤壤中气气压基本不变,提高了采样准确度,便于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气孔为两个以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设置来增大气孔面积,采样的壤中气结果更加平均。
进一步,所述输出管路上设有滤尘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滤除气体中的灰尘或杂质。
进一步,所述采样筒的顶面外侧设有提手。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样后便于将采样筒提出。
进一步,所述输出管路的另一端与外部的气态汞分析仪相连。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样得到的壤中气送入分析仪进行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样筒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采样筒,2、气孔,3、软管,4、三通,5、延长管,6、滤尘器,7、提手,8、气态汞分析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壤中气采样装置,包括采样筒1,采样筒1可采用一个空心、无底面的圆柱筒,尺寸可选取为圆柱体直径为30厘米、圆柱体高度为10厘米,采样筒1的顶面开有气孔2,气孔2的数量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气孔数量较多时将使采样的壤中气更均衡,数量较少时将使后面的输出管路更简单方便,这里以设置两个气孔2为例进行说明,每个气孔2上均连有一条软管3, 两根软管3分别连接到一个三通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三通4的第三端连有延长管5,延长管5的另一端常常用于与外部的气态汞分析仪8相连。这里,软管3、三通4、延长管5共同形成了本实施例的输出管路,气孔2采得的壤中气经软管3、三通4、延长管5输送到外部的气态汞分析仪8。
每根软管3中间上还各设有一个滤尘器6,滤尘器6内置0.2μm滤膜,以滤除采样气体中的灰尘或杂质。
采样筒1、软管3、三通4、延长管5、滤尘器6应选用性质稳定,不与汞发生反应的材质,例如可采用特氟隆。
所述采样筒1的顶面外侧上还设有提手7,可以设置成两个对置的提手7,采样后便于将采样筒1提出。
采集壤中气样品时,将采样筒1垂直压入土壤,使采样筒1的内顶壁与地表土层接触;采样筒1的气孔2依次连接软管3、三通4、延长管5,其中软管3上设有滤尘器6,壤中气经上述输出管路被送入外部的气态汞分析仪8,并用于分析壤中气的汞含量。延长管5与气态汞分析仪接口8连接的一端上还可设有接手,以便于与气态汞分析仪8接口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结构变化,例如采样筒1还可以是空心无底的立方体;滤尘器6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还可以设置在输出管路上;气孔2数量的不同等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49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装容器抗压测试机
- 下一篇:方便投料的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