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油缸安装结构和一种自卸车举升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5423.5 | 申请日: | 201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6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胡福新;杨培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16 | 分类号: | B60P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油 安装 结构 卸车 举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卸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油缸安装结构以及一种自卸车举升机构。
背景技术
自卸车是指通过液压或机械举升而自行卸载货物的车辆,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货厢和取力装置等部件组成。自卸车的车厢分后向倾翻和侧向倾翻两种,其中,后向倾翻较普遍,都是通过操纵系统控制活塞杆运动,推动活塞杆使车厢倾翻。液压举升机构由液压油箱、液压泵、分配阀、液压油缸、控制阀和油管等组成。发动机通过变速器、取力装置驱动液压泵,高压油经分配阀、高压油管进入液压油缸,推动活塞杆运动使车厢倾翻。而后,车厢利用自身重力和液压控制复位,同时将液压油缸中的液压油通过回油管导回到液压油箱。
现有技术中,液压油缸的高压油管10的入口在液压油缸后端盖底部中间,而回油管20的出口在缸体中间,回油管20的布置方向为从其出口,沿液压油缸轴向方向向液压油缸后端盖底部布置,如图1所示。这样的布置导致回油管20经过高压油管10的入口处,与高压油管距离较近,管路难布置,易发生管路干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油缸安装结构,避免了高压油管与回油管的重合或交叉,降低了管路布置难度。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油缸安装结构,包括:高压油管,三脚臂,液压油缸,回油管,油缸座;所述液压油缸包括缸体、活塞杆和后端盖;
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前端与所述三角臂的中部连接点铰接;所述液压油缸的后端盖通过支撑轴固定在所述油缸座上,所述油缸座与副车架前端铰接;
所述高压油管的入口位于所述支撑轴外侧的液压油缸的后端盖上,所述回油管入口位于所述缸体中间,所述高压油管和所述回油管分别接入到高压油管入口和所述回油管入口。
优选地,所述高压油管通过铰接螺栓固定接入到所述高压油管入口。
优选地,所述铰接螺栓包括:螺栓和螺杆,所述螺杆内设有中心通道,且所述螺杆壁上设有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与所述中心通道相通。
优选地,所述螺杆分为两段,靠近螺杆端部的一段带有外螺纹;靠近螺杆头的一段外径大于带有外螺纹的一段。
优选地,所述中心通道设有弹簧、阀芯和挡圈;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挡圈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阀芯上,所述中心通道靠近所述横向通道处孔径减小形成阶梯孔,使所述阀芯顶住阶梯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卸车举升机构:包括车厢、副车架、三角臂、拉杆、液压油缸和油缸座;
所述车厢底架后端与副车架后端铰接,所述三角臂上端与车厢底架前端铰接,所述拉杆下端与所述副车架前端铰接、所述拉杆上端与所述三角臂下端铰接;
所述液压油缸包括缸体、活塞杆和后端盖;
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前端与所述三角臂的中部连接点铰接;所述液压油 缸的后端盖通过支撑轴固定在所述油缸座上,所述油缸座与副车架前端铰接;
所述高压油管的入口位于所述支撑轴外侧的液压油缸的后端盖上,所述回油管入口位于所述缸体中间,所述高压油管和所述回油管分别接入到高压油管入口和所述回油管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液压油缸的高压油管入口设置在液压油缸后端盖的支撑轴外侧,与位于液压缸体中间的回油管入口距离较远,避免了高压油管与回油管的重合或交叉,降低了管路布置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油缸安装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液压油缸安装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液压油缸安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液压油缸安装结构中铰接螺栓剖视图。
附图标号:
10,高压油管;20,回油管;
21,高压油管;22,三角臂;23,液压油缸;24,回油管;
25,铰接螺栓;26,油缸座;27,支撑轴;
41,螺栓;42,螺杆;43,中心通道;44,横向通道;
45,弹簧;46,阀芯;47,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 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54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