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轮机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6073.4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7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高屾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奥琳斯邦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6/18 | 分类号: | F02C6/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01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轮机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余热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轮机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的工作过程是,压气机(即压缩机)连续地从大气中吸入空气并将其压缩,压缩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与喷入的燃料混合后燃烧,成为高温燃气,随即流入燃气涡轮中膨胀作功,推动涡轮叶轮带着压气机叶轮一起旋转,现有的燃气轮机产生大量的燃烧后的尾气,部分的燃气轮机排烟的温度为410℃-430℃,现有的利用余热的方式为水管余热锅炉,能产生需要的蒸汽或者热水。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因为产生的余热烟气量不稳定,导致锅炉的整体设计中换热面积需求往往偏大,造成一定的浪费。另外在靠近烟气进口处的管束,热负荷波动较大,或者热风一下子冲刷管束,导致局部过热,发生过冷沸腾等现象影响设备正常使用状况,甚至损坏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燃气轮机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率低,安全性不高,运行负荷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轮机余热回收系统采用导热油锅炉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气轮机余热回收系统,与燃气轮机的尾气排风口通过排气管道连接,包括导热油锅炉、节能器、引风机、鼓风机和烟囱,所述导热油锅炉、节能器、引风机和烟囱依次通过排气管道连接,燃气轮机的尾气排风口与烟囱之间还设置有一条旁路排气管道,所述鼓风机与旁路排气管道安装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油锅炉包括至少1个密排管束,所述密排管束具有导热油输入口和导热油排出口。
为进一步回收尾气中的余热,所述节能器包括冷水输入口和热水排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燃气轮机余热回收系统主要采用导热油锅炉对尾气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导热油锅炉相对于蒸汽锅炉,具有高温低压,安全可靠,运行费用低等优势,在较低负荷下同样能正常工作,避免了供热负荷波动过大对锅炉运行产生的不利影响。因为导热油是液相强制循环,避免了相变对设备的影响及损耗。导热油锅炉,直接采用密排管束,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降低了设备的体积,变相的降低了用户土地使用的费用。并且采用错排,翅片强化传热的方式强化传热。导热油锅炉炉体的排烟温度一般高出出口油温30°C到50°C,这样的温度我们采用节能器,一种烟气对水的换热器,进一步回收余热,产生蒸汽或者热水,属于分段回收烟气的技术,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尾部烟气中的热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气轮机余热回收系统最优实施例的框架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燃气轮机余热回收系统的导热油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气管道,2、导热油输入口,3、导热油排出口,4、密排管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轮机余热回收系统,与燃气轮机的尾气排风口通过排气管道1连接,包括导热油锅炉、节能器、引风机、鼓风机和烟囱,导热油锅炉、节能器、引风机和烟囱依次通过排气管道1连接,燃气轮机的尾气排风口与烟囱之间还设置有一条旁路排气管道,鼓风机与旁路排气管道安装连接,导热油锅炉包括至少1个密排管束4,密排管束4具有导热油输入口2和导热油排出口3,节能器包括冷水输入口和热水排出口。
410℃左右的尾气通过排气管道1进入导热油锅炉,120℃左右地导热油通过导热油输入口2进入密排管束4,导热油吸收尾气热量后温度升到200℃左右,然后经导热油排出口3排出密排管束4,尾气随即进入节能器中,20℃左右的冷水进入节能器中进一步吸收尾气的余热升温到50℃,再排出节能器,最后尾气被引风机带出烟囱排放出去。另外,排气管道中溢出的尾气通过鼓风机经旁路排气管道抽出。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奥琳斯邦热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奥琳斯邦热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60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缩机胶垫成型模
- 下一篇:涂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