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管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477503.4 申请日: 2012-09-19
公开(公告)号: CN202770295U 公开(公告)日: 2013-03-06
发明(设计)人: 王家邦;吉国青;郭森;安霓虹 申请(专利权)人: 王家邦;吉国青;郭森;安霓虹
主分类号: F28F1/08 分类号: F28F1/08;F28F21/04;F28D7/1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热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管。

背景技术

能源日趋紧张,为了节约能源,换热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换热管是换热设备的元件之一,置于筒体之内,用于两介质之间热量的交换。

但是由于换热管受到材料的限制,高温环境致使换热管换热效率不高,甚至影响到换热管的寿命,其具体缺陷为:

1.热管腐蚀较为严重;

2.在高温状态下热管的强度降低,容易发生变形;

3.高温介质在热管壁会形成结垢,影响热交换的效果;

4.使用寿命不长,不耐高温,需要经常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换热管的材料的限值,高温环境致使换热管换热效率不高,甚至影响到换热管的寿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有包括碳化硅外管和碳化硅内管的双层封闭套管结构,所述碳化硅外管设有出气口,所述碳化硅内管设有进气口,所述碳化硅内管穿过所述碳化硅外管的顶端并设有内管延伸机构,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延伸机构的末端,所述碳化硅外管在所述出气口位置的下端设有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将所述碳化硅外管分为碳化硅外管上段和碳化硅外管下段,所述碳化硅外管下段的下端部和碳化硅内管的下端部形成一热交换空腔。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碳化硅内管下端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碳化硅外管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碳化硅外管和碳化硅内管的外壁均设有用以增强所述换热管的换热效率的螺纹。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隔离机构为一凸节,所述凸节通过一卡槽将所述碳化硅外管上段和下段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管设有包括碳化硅外管和碳化硅内管的双层封闭套管结构,碳化硅材料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并提高换热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给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管设有包括碳化硅外管1和碳化硅内管2的双层封闭套管结构,所述碳化硅外管1设有出气口4,所述碳化硅内管2设有进气口3,所述碳化硅内管2穿过所述碳化硅外管1的顶端并设有内管延伸机构(图中未标记),所述进气口3设置在所述延伸机构的末端,所述碳化硅外管1在所述出气口4位置的上端设有隔离机构5,所述隔离机构5将所述碳化硅外管1分为碳化硅外管上段和碳化硅外管下段,所述碳化硅外管下段的下端部和碳化硅内管2的下端部形成一热交换空腔(图中未标记)。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碳化硅外管1和碳化硅内管2的外壁均设有用以增强所述换热管的换热效率的螺纹(图中未标记)。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碳化硅内管2下端设有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固定在所述碳化硅外管1上,其中,该固定架6可以采用三角支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离机构5为一凸节,所述凸节通过一卡槽将所述碳化硅外管上段和下段连接在一起,其中,该凸节可以使用碳化硅材料制得,用于固定换热管;当然,该凸节材料不一定是碳化硅,也可以是其他的陶瓷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中,碳化硅内管和碳化硅外管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100mm,方便气体顺利流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管设有包括碳化硅外管和碳化硅内管的双层封闭套管结构,其具备以下优点:

1.由于采用碳化硅材料,热管的耐温达1000℃以上,且系统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2.换热效果好,碳化硅管不易积灰、积尘;

3.在内外两层都设有固定装置,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4.采用上述换热管结构增加了换热管程,最大程度带走管束上的热能,提高了换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家邦;吉国青;郭森;安霓虹,未经王家邦;吉国青;郭森;安霓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75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