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丙醛精制提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8349.2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8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徐彬彬;王涛;王海霞;贾露露;蒋伟;徐钱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荣欣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7/02 | 分类号: | C07C47/02;C07C45/78;C07C11/04;C07C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缪友菊 |
地址: | 224211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醛 精制 提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丙醛精制提纯系统。
背景技术
丙醛是一种化学性质相当活泼的低碳醛类,由乙烯低压经羰基合成制丙醛,低压羰基合成法逐渐成为丙醛生产的主要方法和发展方向,主要为溶性铑络合物复合催化剂存在的水相中,将稀乙烯(含其它气态烯烃和气态烷烃及惰性气体)与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备丙醛。
丙醛的化学性质相当活泼,由于它易氧化,易缩合,所以在丙醛的工业合成过程中,会有乙烯原料没有反应,会有丙醛类聚合物的产生,丙醛易与水形成共沸物,在粗丙醛中会含有水分等杂质。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丙醛精制提纯系统,回收利用粗丙醛中的乙烯溶解气和水分,减少粗丙醛氧化物的含量及丙醛类缩聚物。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丙醛精制提纯系统,包括气液分离装置、低压蒸发装置和脱水单元,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液体物料出口通过冷却装置与低压蒸发装置的物料进口连接,低压蒸发装置的蒸汽出口通过冷却装置与丙醛储罐连接,所述丙醛储罐与脱水单元连接。
进一步,所述冷却装置为冷却器。
进一步,所述低压蒸发装置的液料出口与生产丙醛的反应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为汽提塔。
进一步,所述低压蒸发装置为精馏塔。
具体的提纯过程为:来自乙烯吸收塔的含有溶解的乙烯和乙烷等轻组分的粗丙醛,与直接来自粗丙醛储槽的粗丙醛汇合,一起进入气液分离装置,提取回收出乙烯,气液分离装置出来的溶解催化剂的丙醛液体物料经冷却器冷却后进入低压蒸发装置,经低压蒸发装置内的换热管从上而下被加热后,其中的丙醛被气化,从蒸汽出口出来经冷却装置冷却后通过脱水单元脱水,得到精制丙醛。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提高原料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每年节约用水1000吨,减少废液排放量1600吨;(2)提高产品丙醛的纯度,降低产品丙醛的水含量;(3)降低产品丙醛的丙酸含量,提高原料乙烯利用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如图1所述,一种丙醛精制提纯系统,包括汽提塔1、热交换器、丙醛储罐、输液泵、精馏塔2、丙醛膜脱水单元3;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一热交换器4、第二热交换器5和第三热交换器6,所述输液泵包括第一输液泵7、第二输液泵8和第三输液泵9,所述丙醛储罐包括第一丙醛储罐10和第二丙醛储罐11;
汽提塔1的塔底液料出口通过第一热交换器4与第一丙醛储罐10的进液口连接,其出液口通过第二输液泵8经第二热交换器5与精馏塔2的蒸汽入口连接,精馏塔2的塔顶蒸汽出口通过第三热交换器6与第二丙醛储罐11连接,其出液口通过第三输液泵9分别与丙醛膜脱水单元3及精馏塔2的回流液进口连接,精馏塔2的塔底液体泵入生产丙醛的第一合成反应器循环使用。
提纯时,来自乙烯吸收塔的含有溶解的乙烯和乙烷等轻组分的粗丙醛,与直接来自粗丙醛储槽的粗丙醛汇合,一起经第一输液泵7泵入汽提塔1,提取回收出乙烯,分相的溶解催化剂的丙醛液体物料经第一热交换器4冷却后进入第一丙醛储罐10,然后经第二输液泵8泵入第二热交换器5通过导热油蒸发,蒸汽进入精馏塔2,气化的丙醛从塔顶蒸汽出口通过第三热交换器6冷却进入第二丙醛储罐11,其中的丙醛一部分经第三输液泵9输入丙醛膜脱水单元3脱水后得到精制丙醛,一部分经第三输液泵回流入精馏塔2。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荣欣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荣欣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83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