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RFID的智能电源插座及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8532.2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0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聪;徐向民;黄霖;曹威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0;H01R13/64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fid 智能 电源 插座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及插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RFID的智能电源插座及插头。
背景技术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系统由RFID阅读器(读写器)和RFID电子标签组成。RFID阅读器(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已广泛应用在交通、安防、工控等领域。
目前公知的插座普遍只具有简单的供电功能,部分插座带有保险装置,智能程度很低。其缺陷在于,当插座未被插入时,插孔里的电极是带电的,这就容易引起一些触电事故,例如小孩将手指伸进插孔。而目前插座所带的保险装置多为物理装置,例如保险管、空气开关,灵敏度不够高。此外现有的插座不能识别所插入的电器信息,不能针对不同的电器做不同的操作,例如不同的电器具有不同的最大电流值,插座可根据每个电器的最大电流值对其进行过流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众多上述不足之一,提供基于RFID的智能电源插座及插头,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RFID的智能电源插座,具体是在现有电源插座中内置RFID读写器、微控制器和继电器,RFID读写器和继电器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所述RFID读写器用于读取设置在电器插头上的RFID标签;继电器串接在电源插座的火线中,用于控制电器插头的通断电;RFID读写器和继电器的工作均由微控制器控制;插座中的RFID读写器能读取设置在电器插头上的RFID标签的数据,并能根据RFID标签的数据对所插入的电器进行监控和通断电控制。
进一步改进的,上述基于RFID的智能电源插座还包括一个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插入电器的工作电流,电流检测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RFID读写器的读写距离(读距)满足:当插头完全插入插座时, RFID读写器会读取到插头上的RFID标签,当插头未完全插入插座时,RFID读写器读取不到插头上的RFID标签。
进一步改进的,当RFID读写器没有读到有效的RFID标签,继电器为断开状态,当RFID读写器读到有效的RFID标签,则微控制器控制继电器闭合,为插入的电器通电。
进一步改进的,微控制器通过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所插入电器的工作电流,与RFID读写器所读到的插头上RFID标签中含有的最大电流值比较,如果工作电流大于所述最大电流值,则微控制器控制继电器断开,停止对电器供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所述基于RFID的智能电源插座的插头,所述插头上设置有RFID标签。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RFID标签设置在插头电极之间。
进一步改进的,RFID标签内置的信息包括电器插头所属电器的最大电流、最大功率、电器名称、标识号、型号、生产厂家、品牌信息中的一种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当插座没有插上用电器时插座插孔不带电,而通过电流检测来实施过流保护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从而使插座更有安全保障。而且插座可以识别到所插入用电器的信息,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用电器独立地实施监控和通断电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插座与插头的基本原理图。
图2是实例中插座的外观图。
图3a是实例中插座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3b是实例中插座的内部结构左视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是实例中插头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和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85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