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捏合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8738.5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2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顾崇洲;袁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业之源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04 | 分类号: | B01F7/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夏素霞 |
地址: | 05226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捏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混料装置,尤其是一种捏合机。
背景技术
目前,捏合机的搅拌桨是S型,由两个对称的C型相扣,自单 C一端起点到两个 C型连接节点旋转 90°,两个对称的 C型共绕,轴向旋转180°,但是S型搅拌桨的旋转为对称性搅拌,物料的运动湍流度小,混合捏合单元之间及搅拌槽轴向交换物料不充分,使产品的耗时较长。
传统捏合机锅体侧壁都是直壁结构,直壁与搅拌桨的夹角处的部分物料,不易被搅拌桨搅到,容易在紧贴直壁处做上下运动,成为搅拌死角,不能参与到捏合机的混合捏合作用中去,因此物料的均匀性大受影响。为提高均匀性,需要采用倒车(搅拌桨反向转动)或提高搅拌桨的转速,但容易造成造成在回收或气相置换时物料的跑冒夹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捏合机,搅拌桨采用不对称结构,物料的运动湍流度增大,在不同的混合单元中挤压捏合,大大提高了捏合效率,缩短了捏合时间;锅体对搅拌桨的环绕角度增大,对物料进行导向,防止出现搅拌死角和跑冒夹带现象。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捏合机,包括锅体和两个搅拌桨,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搅拌桨包括长桨叶和短桨叶,长桨叶和短桨叶固定连接。
锅体对搅拌桨的环绕角度为180-240°。
短桨叶和长桨叶的长度比为1:1.1-1.35。
长桨叶的旋转角度为95°-105°,短桨叶的旋转角度为75°-85°。
搅拌桨为S型或Z型。
锅体对搅拌桨的环绕角度增大至180-240°,对物料具有导向作用,物料不再沿直壁做上下运动,不存在搅拌死角,同时避免了采用倒车或提高搅拌桨的转速造成的跑冒夹带。
搅拌桨采用不对称结构,物料在随桨叶作翻转的同时还做轴向移动,物料的运动湍流度增大,在不同的混合单元中挤压捏合,效率高,时间短。
长桨叶和短桨叶之间的长度比可以根据所需捏合物料状态及粘度进行设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搅拌桨采用不对称结构,物料在随桨叶作翻转的同时还做轴向移动,物料的运动湍流度增大,在不同的混合单元中挤压捏合,大大提高了捏合效率,缩短了捏合时间。
2.锅体对搅拌桨的环绕角度增大,对物料具有导向作用,防止出现搅拌死角和跑冒夹带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S型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Z型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
1 锅体;2 搅拌桨;3 长桨叶;4 短桨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捏合机,如图1所示,包括锅体1和两个搅拌桨2,搅拌桨2包括长桨叶3和短桨叶4,长桨叶3和短桨叶4固定连接
锅体1对搅拌桨2的环绕角度为180-240°。
短桨叶4和长桨叶3的长度比为1:1.1-1.35。
长桨叶3的旋转角度为95°-105°,短桨叶4的旋转角度为75°-85°。
如图2,搅拌桨2为S型或Z型。
搅拌桨2采用不对称结构,物料随搅拌桨2在锅体1内作翻转,同时还随长桨叶3和短桨叶4作轴向移动,物料的运动湍流度增大,在不同的混合单元中挤压捏合,大大提高了捏合效率,缩短了捏合时间。
锅体1对搅拌桨2的环绕角度增大至180-240°,对物料具有导向,防止出现搅拌死角和跑冒夹带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业之源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业之源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87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混料罐
- 下一篇:中央空调水泵变频模糊化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