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跟骨骨折旋转复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0460.5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1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朝;王梅;李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A61B17/2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2 | 代理人: | 翟中平;王俊城 |
地址: | 311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折 旋转 复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在医生为病人做跟骨骨折复位手术时精确快捷地将骨折移位的跟骨快骨块速复位的跟骨骨折旋转复位器,属于医疗器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跟骨骨折打多因高处坠落或挤压伤所致,在垂直暴力下,后关节面与距骨相互作用,造成跟骨压缩、塌陷、粉碎,骨折线往往顺着骨小梁排列至跟骨底部,跟骨高度减小,宽度增宽,由于跟腱附着于跟骨骨节,肌腱的向上牵拉使跟骨骨折块向上移位,从而使贝累氏角和十字角减小。因此治疗需要手术恢复贝累氏角、重建距下关节面。Schepers等对920例跟骨骨折调查显示,60%的跟骨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对于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95%的患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可见恢复距下关节的解剖关系对术后的疗效影响巨大。而手术当中的复位对手术医生提出了巨大挑战,以往的方法是跟骨结节牵引加撬拨复位,但在实际操作中,牵引只会加大距下关节的间隙,并不能使骨折块复位,最终还是需要反复撬拨,而反复撬拨的结果是骨折块越撬越碎,最后不得不草草收场。
公开号 CN 101856258A、 跟骨骨折手术用撑开复位钳,主要包括钢针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针套筒通过旋转轴活动设置在撑臂的端部,两个撑臂的另一端部通过销轴活动连接;两个撑臂之间还设置有一个螺杆,该螺杆一端通过销轴与一个撑臂活动相连,另一端穿过另一撑臂并由羊角螺丝固定。缺点:一是用于跟骨骨折复位的钢针套筒过于灵活,不利于固定待复位跟骨;二是复位钳由两个羊角螺丝固定,调节时需对两个羊角螺丝进行调整和定位,较为繁琐;三是U形钳体的设计,不贴合手型,不利于医生手握。
实用新型内容
设计目的:为了避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在跟骨骨折复位手术中能够精确、快速为骨折的跟骨复位的跟骨骨折旋转复位器。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设计一种跟骨骨折旋转复位器,包括钳体,所述钳体的两个钳头呈V形且两个钳头头部分别向下延伸出与钳体水平面垂直的针管,钳体的两个手柄分为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其中,螺杆一端固定在固定手柄一侧且与固定手柄呈嵌入式动配合,另一端穿过活动手柄尾部的螺孔与活动手柄呈螺旋动配合,固定手柄与活动手柄之间的螺杆上装有螺母,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设计特征。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钳头呈V形设计可使骨折的跟骨能够通过克氏针牢固的固定在V形钳头上,便于医生手握跟骨骨折旋转复位钳的手柄对骨折的跟骨骨块进行旋转复位,当骨折的跟骨骨块较小,在手术中需要调节钳头的距离时,由于螺杆一端与固定手柄呈嵌入式动配合,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活动手柄尾部的螺孔与活动手柄呈螺旋动配合,因此,只要旋转螺杆,活动手柄尾部螺孔内的螺纹会根据螺杆旋转的方向不同而进行调节开与合,从而控制钳头的距离,调节到合适位置后,只需将螺母旋至活动手柄处,即可固定手柄在螺杆上的位置,方便又快捷,极大的方便了医生在手术中对不同跟骨骨伤的复位操作需要,同时钳体手柄更符合人体手握工具的特点与需要,更加方便医生手术操作。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钳头的针管为固定针管,有利于对固定的跟骨骨块进行复位操作;二是钳体手柄尾部通过螺杆和螺母调节固定手柄的开合,既能精确定位手术中所需的钳头距离,又方便医生快捷操作,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三是钳体手柄的设计更符合人体手握工具的特点,无需特殊培训即可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技术方案:一种跟骨骨折旋转复位器,包括钳体,所述钳体的两个钳头呈V形且两个钳头头部分别向下延伸出与钳体水平面垂直的针管,钳体的两个手柄分为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其中,螺杆一端固定在固定手柄一侧且与固定手柄呈嵌入式动配合,另一端穿过活动手柄尾部的螺孔与活动手柄呈螺旋动配合,固定手柄与活动手柄之间的螺杆上装有螺母。
附图说明
图1是跟骨骨折旋转复位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跟骨骨折旋转复位器的仰视示意图。
图3是跟骨骨折旋转复位器在旋转跟骨骨块前的示意图。
图4是跟骨骨折旋转复位器在旋转跟骨骨块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04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万向椎弓根螺钉
- 下一篇:一种超声骨刀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