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的前格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0665.3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6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更科博明;小泽修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52 | 分类号: | B60R19/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金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格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前格栅结构,尤其涉及三分结构的车辆前格栅。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轿车等车辆的挡风玻璃前方设置有可开闭的发动机罩,在发动机罩的前端与前部保险杠之间,沿着车宽方向延伸设置有用于导入空气的前格栅。这种前格栅通常是一体型结构。因此,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由于是一体型结构,因此其刚度较大,不易变形,不利于在发生碰撞时,保护被撞的行人。其次,导致难以接近发动机罩锁定解除杆,不便于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车辆前格栅结构,以有利于保护行人,并便于对发动机罩锁定解除杆进行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前格栅,由上到下分为上框部、上格栅部、下格栅部,上框部和上格栅部固定到发动机罩,下格栅部固定到前部保险杠,在上格栅部和下格栅部之间留出用于操作发动机罩锁定解除杆的空隙。
可选地,上格栅部和下格栅部之间的分界线位于车头灯上缘的延长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当从外部受到冲击时,上框部和上格栅部与发动机罩一起变形,甚至从发动机罩脱离,吸收部分冲击能量,由此可以保护行人免受损害。另外,能够通过上格栅部和下格栅部之间的空隙将手伸进发动机罩内部的空间,由此方便地接近发动机罩锁定解除杆,从而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格栅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格栅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格栅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格栅的局部正面图。
图5为沿图4的A1-A1线的截面图。
图6为沿图4的A2-A2线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5......发动机罩
51……外板
52……内板
6......前部保险杠
7……上格栅部托架
9......车头灯
10......前格栅
11......上框部
11a……上框部安装部件
12......上格栅部
12a……上格栅部安装部件
13......下格栅部
30......空隙
40......发动机罩锁定解除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在发动机罩5的前端与前部保险杠6之间,沿着车宽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有用于导入空气的前格栅10。在前格栅10的两侧设置了用于安装车头灯9的空间。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前格栅10由上到下分为上框部11、上格栅部12、下格栅部13,上框部11和上格栅部12固定到发动机罩5,下格栅部13固定到前部保险杠6。即,所述前格栅10被分割为三个独立的部件,上框部11、上格栅部12、下格栅部13。
由此,当发生碰撞(例如,与行人相撞)而从外部,例如从上方受到冲击时,上框部11和上格栅部12与发动机罩5一起发生变形,甚至从发动机罩5脱离,吸收部分冲击能量,由此可以降低行人所受到的损害。
优选地,上框部11和上格栅部12在左右两侧与发动机罩5形成可拆式的高强度连接(例如螺钉连接、螺栓连接等),而在中央位置与发动机罩5形成可拆式的低强度连接(如卡扣式、嵌入式等)。
例如,如图5所示,在车宽方向的中央位置,上框部11通过嵌入式的上框部安装部件11a固定到发动机罩5的外板51,上格栅部12的上侧部分通过嵌入式的上格栅部安装部件12a固定到发动机罩5的外板51,上格栅部12靠下的部分结合于上格栅部托架7。
由此,当在车宽方向的中央位置受到图5中箭头F所示的冲击力时,首先上框部11与发动机罩5的外板51一起发生变形,接着上格栅部12的上侧部分也发生变形,而上格栅部12靠下的部分因结合于上格栅部托架7,因此其变形收到约束。其结果,大致以虚线S为界限,其上方部分相对下方部分发生弯折,由此吸收冲击能量。由于在车宽方向的中央位置采用了低强度连接,因此易于发生变形。而且,由于采用嵌入式的安装部件,因此在受到外部冲击时,上框部11与发动机罩5之间以及上格栅部12与发动机罩5之间很可能会发生脱离,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吸收冲击能量。
另外,上框部11和上格栅部12也可以只通过可拆式的低强度连接方式固定到发动机罩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06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支空头检测过程中浅黄色烟丝识别并加深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客车电瓶托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