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在线回收分离梗签烟丝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1679.7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9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赵连贵;李润春;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雷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5/00 | 分类号: | A24B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50106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在线 回收 分离 烟丝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分离设备,具体地是一种在线回收分离梗签烟丝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烟草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同企业采用的生产工艺流程与配套设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虽然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措施,但依然很难避免制品中混有的少量杂物,例如切丝机在切制烟叶与梗片时产生的跑梗或烟丝在膨胀及输送过程中形成的结块,如若不予以清除跑梗和结块,这些异物在卷接过程就可能刺破柔软的卷烟纸或使烟支的填充率突变,势必对产品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在进入卷制工序以前,必须利用有效设备或增加工艺路线将这些“杂物”清除。
现有生产线上的卷烟机就是利用自然风选筛,将杂物与梗签进行浮选后剔除,一般情况下,烟草制品在卷制烟支前必须通过管道风送环节,处于垂直管道气流中的烟丝,成分不同其悬浮速度也有差异。正常烟丝密度相对较小、受风面积大,在一定风速作用下即能处于悬浮状态,据实测烟丝悬浮速度≥1.5m/s;而混入烟丝的梗签密度较大、受风面积相对较小,其达到悬浮的风速至少是烟丝的3倍以上,据实测梗签悬浮速度 > 5m/s。以悬浮理论为基础,只要将垂直风管中的气流速度设定在以上两种数值之间,烟梗就会在管道内自由落下,正品烟丝则被气流带入储丝柜供卷烟机使用。
以上浮选方法对分离烟丝和梗签虽效果明显,但在剔除的梗签中同时还夹杂着一定比例的可回收烟丝,按常规烟企每生产一大箱卷烟就消耗成品烟丝36.5公斤左右,以往生产线上的烟丝经气力输送浮选折算到每大箱卷烟可收集0.6—0.8公斤的梗签丝。通过分析与论证,在气力输送浮选出的梗签丝中,可回收的烟丝大约在30%--40%左右,这对上百万箱生产能力的烟企,每年可回收的量确实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国内现有卷烟生产线中的这部分梗签丝基本上只作为加工副产品的原料使用,是一项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探索与研制其回收利用设备不仅意义重大,同时也是烟企实现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在卷烟生产线上直接回收分离梗签烟丝的设备。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在线回收分离梗签烟丝设备,结构为分离箱1前端设有梗签烟丝收集斗9,下部安有梗签卸料器2、梗签卸料器下部接有梗签落料筒3、该梗签落料筒下部设有负压梗签回收管10,分离箱后端有联接管道4联通收集箱5、收集箱下部接有烟丝卸料器6、其下部接有烟丝落料筒7、该筒下部设有烟丝储柜11,收集箱后端装设有负压风机8。
为有效控制分离效果,在收集箱5内可设置一隔板12。
其中,梗签卸料器2和烟丝卸料器6的结构均为圆形齿槽密封,由电动机分别控制旋转卸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设备可直接安装于卷烟生产线上使用,在气力输送浮选出的梗签丝中,可回收的烟丝大约在30%--40%左右,这对上百万箱生产能力的烟企来说,每年可回收的量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增加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分离箱、2是梗签卸料器、3是梗签落料筒、4是联接管道、5是收集箱、6是烟丝卸料器、7是烟丝落料筒、8是负压风机、9是梗签烟丝收集斗、10是负压梗签回收管、11是烟丝储柜、12是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说明如下:
实施例:在线回收分离梗签烟丝设备
具体结构为分离箱1前端设有梗签烟丝收集斗9,下部安有梗签卸料器2、其下部接有梗签落料筒3、该筒下部设有负压梗签回收管10,分离箱后端有联接管道4联通收集箱5、下部接有烟丝卸料器6、其下部接有烟丝落料筒7、该筒下部设有烟丝储柜11,收集箱后端装设有负压风机8。
为有效控制分离效果,在收集箱5内可设置一隔板12。
其中,梗签卸料器2和烟丝卸料器6的结构均为圆形齿槽密封,由电动机控制旋转卸料。
梗签和烟丝靠负压吸入分离箱1,梗签重落入底部经梗签卸料器2旋转将其卸入梗签落料筒3中,通过负压收集起来。
烟丝轻,通过联接管道4进入收集箱5经烟丝卸料器6旋转将其卸入烟丝落料筒7即可收集起来待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雷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明雷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16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