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棱柱阵列微通道散热器三维堆叠封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2966.X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5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祁高安;王小静;黄敏;臧春阳;吴兵;王佃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47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棱柱 阵列 通道 散热器 三维 堆叠 封装 | ||
1.一种棱柱阵列微通道散热器三维堆叠封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出口盖板(1)、第一芯片(2)、第一分液结构层(3)、第一棱柱阵列结构板(4)、第二芯片(5)、第二分液结构层(6)以及第二棱柱阵列结构板(7);所述进出口盖板(1)、第一分液结构层(3)、第一棱柱阵列结构板(4)、第二分液结构层(6)、第二棱柱阵列结构板(7)相对应各边尺寸相同,依次叠置粘合;
所述进出口盖板(1)下表面有凹面(10)和边缘(11),所述凹面(10)安装第一芯片(2),所述边缘(11)开有第一流入口(8)和第一流出口(9),所述第一流入口(8)和第一流出口(9)与凹面(10)不连通,以避免冷却水进入凹面(10)中破坏第一芯片(2);
所述第一分液结构层(3)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有凹面(14)和边缘(15),所述边缘(15)开有第二流入口(12)和第二流出口(13),所述第二流入口(12)和第二流出口(13)与第一分液结构层(3)下表面凹面(14)相连通,便于冷却水进入第一棱柱阵列结构板(4);
所述第一棱柱阵列结构板(4)上表面有凹面(18)和边缘(19),下表面有凹面(21)和边缘(22),所述凹面(18)上安装有若干棱柱(20);所述边缘(19)开有第三流入口(16)和第三流出口(17),所述第三流入口(16)和第三流出口(17)与第一棱柱阵列结构板(4)上表面的凹面(18)连通,便于冷却水进入第一棱柱阵列结构板(4);所述第一棱柱阵列结构板(4)下表面的凹面(21)安装第二芯片(5),所述第三流入口(16)和第三流出口(17)与第一棱柱阵列结构板(4)下表面的凹面(21)不连通,防止冷却水进入凹面(21)中破坏的第二芯片(5);
所述第二分液结构层(6)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有凹面(25)和边缘(26);所述边缘(26)开有第四流入口(23)和第四流出口(24),所述第四流入口(23)和第四流出口(24)与第二分液结构层(6)下表面凹面(25)相连通,便于冷却水进入第二棱柱阵列结构板(7);
所述第二棱柱阵列结构板(7)上表面有凹面(28)和边缘(29),下表面为平面(30),所述凹面(28)上安装有若干棱柱(20);冷却水通过第四流入口(23)进入凹面(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棱柱阵列微通道散热器三维堆叠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口盖板(1)材料采用热导率较低的硅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棱柱阵列微通道散热器三维堆叠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柱阵列结构板(4)和第二棱柱阵列结构板(7)材料采用碳纳米材料,棱柱(20)横截面为正方形,其对角长为棱柱间距的两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296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秸秆压缩打捆机
- 下一篇:余热锅炉尾部换热面防腐改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