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瓢形钳式胎头助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3162.1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2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雷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光胜 |
主分类号: | A61B17/44 | 分类号: | A61B17/44 |
代理公司: |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樊灵芬 |
地址: | 4412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瓢形钳式胎头助娩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娩头困难时助娩胎头的瓢形钳式助产器,或者用于阴道助产的助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剖宫产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技术,但是在手术过程中遇到巨大胎儿、前(低 )置胎盘、早产、子宫下段形成差,麻醉效果差,手术切口不开扩、胎头高浮deng情况下,娩头困难时常发生,很容易并发新生儿窒息;子宫人为的主动或被动裂伤,术中及产后出血机会增加;腹部过度加压导致产妇上腹部不适,甚至肝、脾 、肋、膈等脏器损伤。传统助娩有胎头助娩器、产钳和胎头吸引器, 1).传统胎头助娩器(张启林设计):形似单叶产钳或S拉钩,有助于胎头仰伸但不能对胎头施加牵引力,对胎头高浮娩出困难者用处不大。2).产钳:它固定牢固,能产生较强牵引力,但上扣后两叶间空间大小固定,易并发新生儿颅骨骨折,颜面损伤,子宫切口裂伤,而且使用产钳需要一定的技术,也可能上扣失败或上扣后滑脱。3).胎头吸引器:原理是杯罩紧贴胎头皮形成真空负压,对胎头产生牵引力,缺点是需连接产生负压的装置、负压形成,费时长,而且易滑脱,新生儿颅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操作简便,对母子创伤小,减少并发症避免因娩头困难而使新生儿窒息的助娩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助娩器是在半月环形钳柄上固定一个瓢形钳嘴构成一个S形部件,两个相同上述结构的部件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构成瓢形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瓢形钳嘴上设有均匀排列的网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瓢形钳嘴的外弧面上设有瓦棱状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瓢形钳嘴呈长弧瓢形。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瓢形钳,主要由瓢形钳嘴、半月环形手柄、连接轴三部分组成,钳嘴由两片瓢形厚约2-3mm网眼状不锈钢板构成,并且内有瓦棱状横纹,可增加摩擦力,外面光滑,便于上钳,钳嘴呈长弧瓢形,而不是规则的半弧球形,便于伸入宫腔内钳夹胎头,钳嘴着力点主要是瓢形钳闭合后近嘴端与胎头的两鄂部及双下颌骨的附着部。类似我们娩胎肩时双手合抱胎头着力情况。瓢形钳娩胎头可以想象为将双手延伸至宫腔内娩头。瓢形钳钳嘴的空间大小可变,可随胎头大小而分开或靠拢些,故对大小不同的胎头夹持力相对稳定,而且着力部位面积大,压力均匀,对颅内压力小,损伤小,颅内出血率低。置器方便迅速,不像使用胎头吸引器、产钳那样麻烦费时,在紧急情况下能更快速娩出胎头,缩短娩头时间,从而减少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该器械使用极其简便,不需特殊培训,该器械也可替代胎头吸引器和产钳用于阴道助产。术者先徒手娩胎头,若感觉徒手娩胎头困难,迅速改用瓢形钳协助娩头,尽量使瓢嘴两叶与胎儿两脸颊部相贴。瓢形钳综合了胎头吸引器、产钳等传统胎头助娩器的优点,克服了它们的缺点,操作更简便迅速,对母子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能大大避免因娩头困难所致的新生儿窒息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助娩器的钳嘴呈瓢形钳嘴1,钳柄2呈半月环形,瓢形钳嘴1和钳柄2固定连接在一起呈一个S形的部件,两个相同结构的上述部件之间通过连接轴3连接构成瓢形钳;瓢形钳嘴1采用2~3mm不锈钢板冲压而成,在瓢形钳嘴1上设有均匀排列的网眼,瓢形钳嘴1的外弧面为光滑面,便于上钳,内弧面上设有瓦棱状横纹,以增加钳嘴的摩擦力,瓢形钳嘴1呈长弧瓢形,便于伸入宫腔内钳夹胎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光胜,未经雷光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31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