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熔融玻璃液澄清的减压脱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4183.5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7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马立云;钱学君;王芸;曹欣;崔介东;石丽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5/225 | 分类号: | C03B5/225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熔融 玻璃 澄清 减压 脱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制造中的玻璃熔窑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熔融玻璃澄清的减压脱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浮法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的平板玻璃产量已具有相当规模,浮法玻璃的质量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随着玻璃深加工方面应用的大幅度提高,浮法玻璃微气泡成为影响玻璃质量的重要缺陷之一。国内玻璃生产企业大多采用升高熔窑温度的技术手段来去除熔融玻璃中的气泡,此技术手段能耗之大,不利于节能减排的实现。还有少部分企业采用熔制澄清技术去除熔融玻璃中的气泡,但熔制澄清装置结构比较复杂且熔融玻璃液在减压脱泡槽内停留时间较短,减压脱泡的效果不完全,以致影响到成型玻璃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熔制澄清装置结构比较复杂、脱泡时间短和澄清效果不完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熔融玻璃液澄清的减压脱泡装置,包括减压脱泡槽,减压脱泡槽的引入端设有引入熔融玻璃液的上升管,导出端设有导出熔融玻璃液下降管,其特征在于在减压脱泡槽的引入端与导出端之间设有挡墙。
所述挡墙为梯形挡墙,其两侧对应端面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倾斜角度,不仅增加减压脱泡槽内熔融玻璃液的脱泡时间,还可以减少高温玻璃液在流动过程中对角部的热应力造成的局部过度加热,减少对梯形挡墙的损蚀,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梯形挡墙的高度以不超过减压度条件下玻璃液面高度为宜,避免挡墙的高度过高而造成玻璃液通过抽气口被真空泵抽出减压脱泡槽的情况出现,梯形挡墙内部采用致密耐火砖,其外表面至少采用一层耐火砖构成支撑砖层,中间添加以锆刚玉系材料或氧化铝为材料的填充捣打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延长脱泡时间、提高澄清效果的同时,简化了熔制澄清装置,降低了能耗。
下面便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矩形截面的减压脱泡槽6,减压脱泡槽6顶部两端分别设有真空泵抽气口8,并与减压壳5的真空泵抽气口9连接,通过外接的真空泵对减压脱泡槽内部进行减压,减压脱泡槽的引入端设有能从熔化池1引入未澄清的熔融玻璃液G的上升管3,导出端设有能向冷却池2导出已澄清的熔融玻璃液G的下降管4,引入端与导出端之间设有梯形挡墙10,梯形挡墙的两侧对应端面与水平方向成30°夹角,所述梯形挡墙的高度以不超过减压度条件下玻璃液面高度为宜,避免挡墙的高度过高而造成玻璃液通过抽气口被真空泵抽出减压脱泡槽的情况出现。
工作原理
通过减压壳5外的真空泵对减压脱泡槽6进行减压,高温熔融玻璃液在虹吸现象的作用下,从熔化池1经上升管3,进入减压脱泡槽6内,并在保温材料层2和梯形挡墙10的作用下使被吸入的熔融玻璃液G在一定温度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减压澄清,漫过梯形挡墙10的澄清后的熔融玻璃液G通过下降管4流出减压脱泡槽6,进入冷却池2均化、冷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减压脱泡槽内设置的两侧对应端面具有一定倾斜度的梯形挡墙,延长了熔融玻璃液的脱泡时间,提高了玻璃的熔化质量和脱泡效果,且在节能减排的同时简化了熔制澄清装置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41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GSM远程无线智能控制自动抽水系统
- 下一篇:机场污水处理成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