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承压合系统压合凹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4533.8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1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钢;高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C43/04 | 分类号: | F16C4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系统 压合凹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将初步装配完成的轴承压合并出料的轴承压合系统压合凹模。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汽车行业的支持,国内大小轴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因而轴承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水平,提高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已急迫地摆在所有轴承制造企业面前。国内对圆锥滚子轴承自动装配技术的研究较少、起步较晚,目前圆锥轴承全自动组装机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还处于开发阶段,并且造价昂贵,技术难度大。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企业开发了圆锥轴承全自动组装机,而大多轴承企业都是采用人工和半自动设备,组装效率低下,且产品性能不稳定。圆锥轴承自动组装机包括保持架输送系统、落珠出料一体系统、压合系统、内圈输送系统等,现有的圆锥轴承自动组装机大大加快了装配效率,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企业高效的需求,并存在着工作时结构不稳定等缺点。现有的圆锥轴承自动组装机轴承压合系统压合凹模结构不稳定、工作效率低、工作性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轴承压合系统压合凹模,设计合理,结构稳定,能够大大提高装配的工作效率,能够使组装机工作性能更加稳定。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轴承压合系统压合凹模,包括支撑架、设在支撑架上的压合盘、设在压合盘中央的凹模、穿接在凹模内的推力芯、设在支撑架上用于推动推力芯升降的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安装盘,所述压合盘安装在安装盘上,从而使设备安装更加稳定,能够使组装机工作性能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凹模内壁设有凹纹,从而使轴承在压合时放置更加稳定,同时避免了轴承在压合的过程中产生磨损,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轴承压合系统压合凹模,设计合理,结构稳定,能够大大提高装配的工作效率,能够使组装机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凹模内壁凹纹的结构设计避免了轴承在压合的过程中产生磨损,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撑架1、压合盘2、凹模3、推力芯4、气缸5、安装盘6、凹纹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轴承压合系统压合凹模,包括支撑架1、设在支撑架1上的压合盘2、设在压合盘2中央的凹模3、穿接在凹模3内的推力芯4、设在支撑架1上用于推动推力芯4升降的气缸5,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安装盘6,所述压合盘2安装在安装盘6上,所述凹模3内壁设有凹纹7。
实际工作时,运料机构将初步装配完成的轴承运送至压合盘2内,使轴承掉入凹模3内,轴承各部件在压合冲头的作用下稳定地接合在一起,气缸5推动推力芯4上升,从而将装配完成的轴承推出压合盘2。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支撑架1、压合盘2、凹模3、推力芯4、气缸5、安装盘6、凹纹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45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光式管中管灯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地板采暖隔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