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自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8713.3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1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紫贤;崔得志;黄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钛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02 | 分类号: | H05K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自动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力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以微机为核心技术的电力自动控制装置,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芯片的尺寸越来越小,装置也逐步趋于小形化。但是,对那些需要大液晶面板而采用小机箱的装置,还是存在不少问题:1、液晶面板的选择范围小:液晶面板一般安装在机箱外壳面板的垫柱上,而外壳面板上的垫柱长度有限,因此只能选择薄型液晶面板,液晶面板的选择范围小;2、铝板耐压等级低:因为机箱内部的空间小,导致常用的铝面板与CPU主板之间的距离较小,导致CPU主板上的电气元件耐压性能降低;3、液晶面板安装困难:液晶面板多为成品,且与CPU主板前后安装,而CPU主板上的电气元件多,当无法在CPU主板上与液晶面板安装孔相对应的位置处打孔时,两者间的安装就比较困难;4、CPU主板耐压性能低:一般液晶面板和CPU主板作为一个整体,用螺钉安装在机箱上,若CPU主板所留安装范围小,则整个装置的电气绝缘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液晶面板选择范围大且安装位置灵活、电气绝缘性能好的电力自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电力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外壳、CPU主板和液晶面板,CPU主板固定设置在外壳的后侧,所述CPU主板的前侧面上设有与液晶面板后侧面上设置的针孔插头相对应的针孔插座,所述的针孔插座位于CPU主板的上部;所述液晶面板的下侧设有固定设置在CPU主板前侧面上的液晶垫柱,液晶面板通过与针孔插头相对应的针孔插座和液晶垫柱相对固定在CPU主板上。
所述液晶面板的前侧设有嵌置于外壳前平面上的环氧板,环氧板的前侧面上设有薄膜开关。
所述的环氧板通过沉头螺钉固定在外壳上,所述的沉头螺钉依次穿过环氧板和外壳上的固定孔后采用螺母固定,螺母位于环氧板的后侧。
所述的CPU主板通过沉头螺钉固定在外壳的后侧。
所述CPU主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套置在沉头螺钉上的主板前圆环和主板后圆环,所述主板后圆环的前侧嵌入CPU主板上的安装孔内,主板后圆环的后侧设有固定主板后圆环的螺母。
所述的主板前圆环和主板后圆环采用塑料制成。
所述的液晶垫柱的数量不少于两个。
所述的液晶垫柱通过盘头螺钉固定在CPU主板上。
所述的盘头螺钉的尾端依次穿过液晶垫柱和CPU主板采用螺母固定。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针孔插头和针孔插座相配合以及液晶垫柱将CPU主板和液晶面板组合成一个整体,并且CPU主板和液晶面板上的安装孔位置可灵活调整,使得外壳内的空间较大,可采用较厚的液晶面板,扩大了液晶面板的选择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金属沉头螺钉上套置嵌入CPU主板安装孔内的塑料制主板后圆环,使金属沉头螺钉与CPU主板隔离,提高电气绝缘性能;同时采用的环氧板具有电气绝缘性能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2—CPU主板;3—液晶面板;4—针孔插座;5—针孔插头;6—液晶垫柱;7—环氧板;8—薄膜开关;9—沉头螺钉;10—螺母;11—主板前圆环;12—主板后圆环;13—盘头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钛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钛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87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