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螺旋循环积层化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8954.8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2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南充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5/00 | 分类号: | F26B15/00;F26B25/00;F26B25/18;F26B21/00 |
代理公司: | 南充三新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7 | 代理人: | 杜应龙 |
地址: | 637100 四川省南充***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螺旋 循环 积层化 干燥 装置 | ||
1.一种双螺旋循环积层化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承载被干燥物质并使之移动的传动装置,及与之配套的烘室(26),烘室由隔热板材封闭传动装置的四周及顶部,烘室的壁开有热风风管(27),以及使热风在烘室内运动而合理布置的循环风机(28),顶部开有排湿孔(29),传动装置有进口待干燥物质及输出已干燥物质的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循环积层化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在立式的传动轴上布置一组位置有上、下的链轮传动系统,所述传动轴与动力装置相连,上、下链轮共同拖动一条传动链条(1),所述链条形成螺旋式立体的封闭传动,链条由一条螺旋式发展的导轨(14)支撑,导向并张紧,与链条及其支撑导轨并行的为一组隔有距离的滑动导轨,由链条和滑动导轨共同支撑一组横向设置的料盘(7),并由链条牵引料盘移动,所述支撑导轨及滑动导轨均由机架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旋循环积层化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由若干框架(4)组成,每一框架由多根立杆(5)和横杆(6)组成矩形框支撑单元,横杆分成多层,一层一层的罗列,层与层之间有间隔,每一单独的框架之间组合起来就形成系统的机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螺旋循环积层化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4)按如下方式组合,在椭圆的直线部分,每一单独框架平行排列,中间隔开一个距离,在两端半圆部分成扇形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旋循环积层化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根立轴(10)设有上、下两个链轮(9),传动链条(1)与上、下两个链轮(9)啮合,传动链条(1)成螺旋缠绕,当顺时针旋转时,链条升到内层最顶端的位置(11),进入外圈(12)再向下循环,由处于位置(13)的链条进入操作区后与下链轮啮合,进入再一个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旋循环积层化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14)截面形状为L形,底边(15)支撑链条所带的滚轮,立边(16)限制链条并张紧链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旋循环积层化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导轨为在一个条形盒(17)内排列有一组滑轮(18),每两个滑轮一组,两根转轴由杆(19)连接,盒(17)的两条长边上端卷曲,限制滑轮脱出盒外,条形盒(17)由机架支撑,与导轨(14)并行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旋循环积层化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链条结构包括两条链板(20)的两端钻有孔,每一链板中孔距与链轮的相邻两齿的节距相同,两条链板的相应位置的孔内穿入一根转轴,转轴上穿入一个滚轮(21),每五个滚轮轴间距内,滚轮轴向上延长形成立杆(22),以便与料盘上的孔配合,在链条的侧面,每隔一段距离在链板上设置一个支架(23),支架上装有一个在导轨下边滚动的滚轮(24),减少链条与导轨之间的摩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旋循环积层化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料盘(7)的结构为一个浅边的盘形容器,浅边有一翻边(25)增加料盘的刚性,在料盘的一个矩形短边上开有与链条上的立杆(22)配合的孔,一个孔为圆孔,另一为长孔,两孔均各与立杆(22)活动配合,由链条带动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循环积层化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热风风管(27)与烘室内的主风道管(31)相连,主风道管(31)沿烘室纵向安装在烘室的底部或顶部,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室外热风装置相连,热风装置为热风炉或其它换热装置,主风道管(31)的管壁开有若干小孔,风道朝上或朝下的一面,在内环轨道内侧形成的空间中沿竖直方向固定有若干支风管(32),支风管两侧面开有若干小孔或条缝,热风从小孔或条缝均匀喷出至各料盘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南充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南充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895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