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供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9914.5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6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高兴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08 | 分类号: | H02H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电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光纤到配线点(Fiber To The Distribution Point,简称FTTdp)组网环境中,在供电方面都是需要从用户家里的供电设备(PowerSupply Equipment,简称PSE)向光纤到配线点(FTTdp)供电,这种电路环境中往往会出现线路短接的情况,其中以传输媒介双绞线为例,双绞线在配线的时候配错线导致线路短接,一旦线路短接就会导致用户家里的供电设备供电电流过载,在处理该线路短接方面通常采用:过流打嗝和过流锁死的方法。
过流打嗝是指当电路异常的时候,电路中会出现大的电流,用户家中的供电设备(PSE)检测到大的电流会自动关闭电源输出,等一段时间后再打开电源输出,如果线路仍旧故障,再次检测到过流再次关闭,如此反复直到电路故障恢复后,电流输出正常,这样就会造成瞬间电流太大,而且持续不断启动关闭电路开关,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以及有可能导致电路失效;过流锁死是指当电路异常的时候,电路上会出现大的电流,用户家中的供电设备(PSE)检测到大的电流会自动关闭电源输出不再打开,除非重新插拔PSE后重新供电才可以恢复,这样就需要人工参与,如此一来就会加大设备的维护成本以及无法及时排除故障;总之现有技术中的供电设备不能良好的解决在电路异常情况下电路瞬间电流过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设备,有利于良好的解决电路异常造成的电路瞬间电流过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供电设备,包括:
主供电模块,用于为第一线路终端的负载提供电力供应;
第一电流检测模块,位于所述负载与所述主供电模块之间的所述 第一线路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线路中的电流状况;
第一开关模块,位于所述第一电流检测模块和所述负载之间的所述第一线路上,用于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一线路;
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一电流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电流检测模块发送的电流过载消息时,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关断所述第一线路,从而关闭所述主供电模块为所述负载提供的电力供应。
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具体包括:
从低电压低电流供电模块,通过第二线路与所述负载相连,用于为所述负载提供最低门限的电压和电流的电力供应;
第二开关模块,位于所述从低电压低电流供电模块和所述负载之间的所述第二线路上,用于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二线路;
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电流检测模块发送的电流过载消息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所述第二线路,从而切换至所述从低电压低电流模块为所述负载提供电力供应。
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所述供电设备还包括:
第二电流检测模块,位于所述负载与所述从低电压低电流供电模块之间的所述第二线路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线路中的电流状况;
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所述第二电流检测模块连接;
当所述第二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第二线路电流下降至预设的门限值时,发送电流过载消失消息至所述控制模块,以便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关断所述第二线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所述第一线路,从而切换至所述主供电模块为所述负载提供电力供应。
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所述供电设备还包括:
降压供电模块,与所述主供电模块连接且通过第三线路与所述负载相连,用于将所述主供电模块提供给所述负载的电力降压至负载的最低门限电压和电流标准后作为所述负载的电力供应;
第三开关模块,位于所述降压供电模块和所述负载之间的所述第三线路上,用于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三线路;
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所述第三开关模块连接,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电流检测模块发送的电流过载消息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导通所述第三线路,从而切换至所述降压供电模块为所述负载提供电力供应。
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所述供电设备还包括:
第三电流检测模块,位于所述负载与所述降压供电模块之间的所述第三线路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三线路中的电流状况;
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所述第三电流检测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9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