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边顶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0707.1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4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蒋鹏;韦韡;曹飞;余光中;胡福荣;宋彤;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J13/14 | 分类号: | B21J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边顶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边顶出装置,尤其应用在锻造领域,在切边完成后实现飞边顶出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采用的飞边顶出装置也可为多级导向,其顶板导向部分与顶杆安装于不同侧,如图9-a,9-b所示,其占用空间较大,且随着顶杆3的不断顶出,顶板16的导向部分有效导向长度从L2减小为L2′,造成导向的精度和稳定性下降。
将顶板的导向部分设计为与顶杆处于同一侧,可使得结构紧凑,减小空间占用,如图8-a,8-b所示,且随着顶杆3的不断顶出,顶板16导向部分有效导向长度保持不变,即L1=L1′,这样可保证在飞边顶出时能有较高的导向精度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飞边顶出装置。
一种飞边顶出装置,主要包括顶板、一级顶杆、二级顶杆、顶板导套、顶杆导套、一级顶杆弹簧、二级顶杆弹簧、脱飞边板、压板、锁紧螺母、开口销等。顶板导向部分与顶杆位于同一侧。脱飞边板与冲头外轮廓间隙为C0,C0=1-2mm。顶板具有与之配合的限位块,限位块与顶板上限位槽间隙C1,C1=7-9mm,顶板与模座上相应的孔壁间距C2,C2=2-3mm。顶板导向部分直径为d0,d0=110 mm,一级顶杆导向部分直径为d1,d1=30-35mm,二级顶杆导向部分直径为d2,d2=30-32mm。顶板导向部分长度a0,a0=240-250mm,有效导向长度为a0′,a0′=150-160mm,一级顶杆有效导向长度为a1,a1=95-105mm。顶出行程为H0,H0=40-50mm。顶板头部具有大致正方形形状,边长Ld=Bd,为295mm-300mm,导板头部高度hg,hg=55-65mm,总高度hd,hd=300-310mm,限位槽高度hk,hk=8-12mm。顶板导套厚度为m0,m0=9.5-10.5mm,一级顶杆导套厚度为m1,m1=6.5-7.5mm。二级顶杆尾部带有螺纹部分并与锁紧螺母和开口销配合将脱飞边板固定锁紧。二级顶杆头部高度h1,h1=9-10mm,头部台阶宽度b1,b1=4.5-5.5mm,尾部高度h2,h2=65-75mm,尾部开有直径dk的小孔,dk=4mm,小孔距离尾端h3,h3=14-15mm。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初始状态飞边顶出装置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飞边顶出装置俯视图。
图3为顶板限位装置示意图。
图4为顶出状态飞边顶出装置装配示意图。
图4-a是图4中局部放大图。
图5-a,5-b是脱飞边板锁紧示意图。
图6是二级顶杆图。
图7-a,7-b是顶板图。
图8-a,8-b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顶板与一级顶杆连接示意图。
图9-a,9-b是现有技术的顶板与一级顶杆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装置安装于切边模模座5内。顶板16与外部顶出装置17相连。压板2通过螺钉1固定在模座5上,形成一限位块,防止顶板16脱出模座5表面5-1。顶板导向部分可在顶板导套15内滑动,顶板另一侧压紧一级顶杆3,一级顶杆3可在顶杆导套6内滑动,并配有复位弹簧4,一级顶杆3尾部与二级顶杆8头部相连,二级顶杆8也配有复位弹簧9。二级顶杆8头部与脱飞边板12通过螺纹连接,并由锁紧螺母11锁紧。
当外部顶出装置运动到如图4所示位置,其行程为H0。与此同时,顶板16也运动相同的距离,从而带动一级顶杆3以及与一级顶杆3相连的二级顶杆8运动,相应地,一级顶杆弹簧4和二级顶杆弹簧9被压缩。因此,与二级顶杆8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的脱飞边板11推动飞边10槽脱离冲头14的方向运动,将飞边10推出。顶出工作完成后,外部顶杆回复,一级顶杆弹簧4和二级顶杆弹簧9分别复位,将一级顶杆3、二级顶杆8以及顶板16推回如图1所示初始位置,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图2为飞边顶出装置俯视图。从中可知,限位块1被布置在顶板的四条边外,限位块1为圆形。
图3为图1中I的局部放大图,限位块1限位面与顶板16限位槽底面16-1接触,防止顶板脱出模座5表面5-1。限位块1与顶板上限位槽侧面间隙C1,C1=7-9mm,顶板与模座上相应的孔壁间距C2,C2=2-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电研究所,未经北京机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07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面板及应用其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 下一篇:大电流侦测装置及其侦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