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底钢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1444.6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1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伍鹤皋;汪洋;杜芳琴;苏凯;白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41/02 | 分类号: | F16L4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鲁力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底 钢岔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岔管,尤其是涉及一种平底钢岔管。
背景技术
目前,一大批世界级的大型电站正在我国西南兴建或处于规划当中,水电站的设计水头与引水管道管径的乘积HD值越来越大、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这对我国水电建设的科技水平和技术提出新的要求。而钢岔管是抽水蓄能电站和常规引水式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安全至关重要。在已建与在建的电站中,钢岔管已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岔管型式主要有:贴边岔管、三梁岔管、月牙肋岔管、球形岔管、无梁岔管等。
在设计合理、制作安装达到相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已投入生产运行的所有钢岔管型式均能分配水流,且结构安全稳定。较为先进的月牙肋钢岔管甚至能保证具有较小的水头损失和较好的应力状态。但是,在运用过程中,所有以上钢岔管型式均不能考虑水电站压力钢管在检修维护过程中自流排水的要求,如果需要检修维护,只能采用水泵抽水或者岔管管壳部位留孔接排水管进行排水等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保证了各管节管底同一高程,在高压管道检修时可以自流排水,不需要采用水泵抽水或在钢岔管上留孔并接专用排水系统。可大大缩短排水时间,增加了检修的有效工时的一种平底钢岔管。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体型匀称,没有畸形部位,受力合理,没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的一种平底钢岔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平底钢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一端与主管的一端连通的左支锥、一端与主管的一端连通的右支锥、所述左支锥的一侧与右支锥的一侧贴靠并焊接固定;左支锥另一端和右支锥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有左支管和右支管,所述主管、左支锥、右支锥左支管和右支管的底部均位于同一高程处。
在上述的一种平底钢岔管,所述左支锥和右支锥与主管连通处沿主管外壁周向设置有腰梁。
在上述的一种平底钢岔管,所述左支锥与右支锥焊接固定处周向设置有一U型架。
在上述的一种平底钢岔管,所述左支锥与右支锥焊接固定处内壁还设有一内加强月牙肋板。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1.平底钢岔管体型不同于其他钢岔管各管节轴线同一高程的原则,而是保证了各管节管底同一高程。管底同一高程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高压管道检修时可以自流排水,不需要采用水泵抽水或在钢岔管上留孔并接专用排水系统。可大大缩短排水时间,增加了检修的有效工时;2.通过实际水电站的钢岔管为例对平底钢岔管的受力特性进行研究后,验证了该体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该体型匀称,没有畸形部位,受力合理,没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c为图1a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d为为本实用新型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工程实例网格图。
图2b为图5a的梁系部分。
图2c为主管段施工图。
图2d为过渡段施工图。
图2e为支管段施工图。
图2f为腰梁施工图。
图2g为U梁外围施工图。
图2h为肋版施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图中,主管1、左支锥2、右支锥3、左支管4、右支管5、腰梁6、U型架7。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平底钢岔管,包括主管1、一端与主管1的一端连通的左支锥2、一端与主管1的一端连通的右支锥3、所述左支锥2的一侧与右支锥3的一侧贴靠并焊接固定;左支锥2另一端和右支锥3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有左支管4和右支管5,所述主管1、左支锥2、右支锥3左支管4和右支管5的底部均位于同一高程处。
其中,在左支锥2和右支锥3与主管1连通处沿主管1外壁周向设置有腰梁6;左支锥2与右支锥3焊接固定处周向设置有一U型架7;并且在左支锥2与右支锥3焊接固定处内壁还设有一内加强月牙肋板。
与以往所有岔管型式不同的是,要求各管节的管底高程相同,这样必然使支锥的轴线倾斜,不再水平。主管与支锥相交,支锥与支管相交,管管相交时只要保证公切球的半径相同,所有相贯线均为平面曲线,这对加强梁的制作安装以及结构的受力都是有利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14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