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析槽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1601.3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4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林涌泉;许福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诺纳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析槽。
背景技术
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会被污染,对污染后的水体往往采用微纳米气泡曝气设备对其进行透析和净化,在净化后的水体表面会产生大量浮渣,这些浮渣需要被清除。现有的捞渣方式一般是采用用真空设备将水面上的浮渣抽离。然而,利用真空设备抽离浮渣存在以下问题:真空设备耗能较大,工人工作强度较大,并且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效率也较低。另外,抽离浮渣,对水体进行透析和净化过程中,需不干扰水产养殖物。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透析槽,以较好地控制水产养殖物与透析捞除浮渣之间的间距,使水体透析在限定的空间内完成,便于浮渣的收集,并能提高透析和净化水体的效率,是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净化水设备与水产养殖物之间的间距不好控制这一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析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透析槽,其中,包括:
槽体,包括:第一侧壁;以及
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应;
第一隔板,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具有间距;
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相互平行且交错地设置于所述槽体内,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侧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具有间距,并且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槽体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
浮框,具有本体,所述本体设置于所述槽体的周缘上;
进水管,贯穿所述第三腔室处的所述第二侧壁以与所述槽体相连通;以及
输入管,贯穿所述第三腔室处的所述第二侧壁以与所述槽体相连通,所述输入管用来通入纳米气泡于所述槽体内。
优选地,所述浮框更具有两延伸体,所述延伸体连接于所述本体上,两所述延伸体对应于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上。
优选地,所述槽体具有第三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三侧壁的下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浮框为泡沫浮框。
优选地,所述透析槽置于水中,所述浮框高出水面。
优选地,所述浮框高出所述水面5~10cm。
优选地,所述浮框高出所述水面8c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在透析槽的槽体内设置两个隔板,延长了纳米气泡在槽体内与污水反应的时间,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透析效果。并且,使水体透析在限定的空间内完成,便于浮渣的收集,提高了透析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透析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透析槽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透析槽1包括槽体10、第一隔板20、第二隔板30、浮框40、进水管50及输入管60。其中,槽体10具有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第二侧壁12与第一侧壁11相对应设置。槽体10还具有第三侧壁13,第三侧壁13连接于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之间,并且第三侧壁13的下部具有开口131,在开口131处可以设置过滤网70,过滤网70可以防止透析槽1外面的污水中的杂质进入透析槽1内经过净化处理的水中。第一隔板20的一端与第一侧壁11的内侧相连接,并且第一隔板20的另一端与第二侧壁12之间相距一定间距。第二隔板30也设置于槽体10内,第二隔板30的一端与第二侧壁12的内侧相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一侧壁11之间相距一定间距,第二隔板30与第一隔板20是相互平行且交错地设置于槽体10内的,第二隔板30与第一隔板20之间具有间距,另外,第一隔板20与第二隔板30将槽体10分隔成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及第三腔室103。浮框40具有本体41,本体41设置于槽体10的周缘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诺纳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百诺纳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16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