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抓式固定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4041.7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9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良;李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玉良 |
主分类号: | A61F5/37 | 分类号: | A61F5/37 |
代理公司: | 南阳市智博维创专利事务所 41115 | 代理人: | 张天禧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抓式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护器械领域,涉及肢体固定带,具体提出一种防抓式固定带。
背景技术
肢体固定带是医护领域为防止意识不清或烦燥不安患者,出现各种意外而采取的必要防护措施。它的安全与否决定着医护意外事故发生的多少。
现有的肢体固定带,比如袖带式固定带,反复使用后粘扣容易发生不粘现象,造成脱扣而不起固定作用;一种重症患者肢体固定带,是发明人先前设计的专利产品,采取垫布通过捆绑长短通带将重症患者的手腕、或脚踝固定在病床护栏上。虽然结实耐用,固定比较牢固,在临床应用中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个别特别烦燥不安患者,竟然在护理人员视线脱离的瞬间,突然用已固定手腕的手指猛抓胃管的远端拔掉胃管,或拔掉尿管,不仅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损伤,加大了治疗风险,而且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发明内容
发明人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在多年的护理实践活动中,发现现有的肢体固定带存在着一种缺陷,不能适应和满足医护临床的实际需要,经过不断改进,反复试验,目的在于研制一种防抓式固定带,能够克服现有肢体固定带的不足,更好地更为有效地在临床应用。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对现有的重症患者肢体固定带加以改进,设计一种防抓式固定带,其结构包括:垫布,手腕捆绑短通带,手腕捆绑长通带,其中垫布采用手筒套,在手筒套的大拇指部位设有开口,在手筒套的手指中间部位上连设有手指捆扎通带。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和措施,对现有的肢体固定带的结构加以改进后,由于将原有的垫布改为手筒套,即不分指套的筒状手套,并在手筒套上增设有手指捆扎通带,使用时,把患者手伸进手筒套内,利用手腕捆绑短通带将手腕处捆绑成活结,利用手腕捆绑长通带将手腕部位固定在病床护栏上,利用活结手指捆扎通带将整个手指约束在手筒套内,使手指失去了正常的抓物功能。当需要监测指脉氧时,其中大拇指可以从手筒套的开口裸露在外,不需要监测指脉氧时又能缩到里面。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防抓式固定带,克服了现有同类产品的缺点,保留了其优点,具有固定牢固可靠,功效完善,制作容易,使用方便,经久耐用,无副作用等优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更好更有效的肢体固定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防抓式固定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防抓式固定带的实施例,参见图1,其结构包括:手筒套1,在手筒套的手腕部位连设手腕捆绑短通带5,手腕捆绑长通带3,在手筒套1的一侧偏下部位有开口4,用于大拇指外裸和缩回,在手筒套1的手指中间部位上连设有手指捆扎通带2。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防抓式固定带,经试制样品,在某医院临床试用,从未出现一例狂燥患者意外抓管现象,较好地避免了此类事故发生,深受护理人员好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玉良,未经李玉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40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科手术防护单
- 下一篇:一种消除销轴与方芯之间间隙的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