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喷气织机高速引纬集合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4733.1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8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剑;辛欣;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纺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47/30 | 分类号: | D03D4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东丽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气 织机 高速 集合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喷气织机高速引纬集合器装置。
(二)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织造企业生产使用的喷气织机,其设备的技术水平差异很大。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低速”喷气织机——上世纪末以前所生产的喷气自动引纬织机;另一类是“高速”喷气织机——本世纪初至今所生产的喷气自动引纬织机。对于“低速”喷气织机而言,由于国内各使用厂家的不同情况,此类型织机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还很难快速的退出历史舞台。并此类“低速”喷气织机中的核心部分——空气引纬系统与新型的“高速”喷气织机相比存在着空气能耗高、生产量低的缺点。而对于新型高速织机来说,在高速引纬的前提下对纬纱半制品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少的成纱制造成本。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喷气织机高速引纬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气织机高速引纬集合器装置,该装置习惯称为“一点双控”装置。
开发“一点双控”装置的主要目的:
1、在保证生产设备原有生产水平的前提下,降低设备工作状态下压缩空气的消耗水平,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由于该装置有减少空气对纬纱伤害的功效,因此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提高织机转数、扩大纬向纱支的技术范围及降低纱线制造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方案的喷气织机高速引纬集合器装置,其构造是在喷气织机的摆动主喷嘴与储纬器之间加装了一组固定主喷嘴,并且这两组主喷嘴同时由一个主喷电磁阀门供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此装置通过增加纬纱在引纬初始阶段的受力面积的方式,使压缩空气的利用率的到提高,同时降低纬纱在主喷管内单位长度所受到的牵引力。从而达到在提高纬纱初始速度的同时降低空气小耗、减少纬纱被主喷嘴吹断次数的良好效果。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改造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改造前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一、技术内容
1、改进点及创新点:
所谓的“一点双控”就是在喷气织机的‘摆动主喷嘴’与储纬器之间加装了一组‘固定主喷嘴’,并且这两组主喷嘴同时由一个主喷电磁阀门进行供气。
2、工艺过程说明:
该发明的主要改造内容:以实现主喷嘴的“一点双控”为手段,通过在一组主喷嘴的供气管路上再加一组固定主喷嘴的方法,使其能够满足提高纬纱飞行速度降低空气消耗、减小纬纱伤害。
该发明的实施进程:
⑴、对改造前“低速”喷气织机的能耗水平及生产状态进行全面调查,并将调查数据进行归类分析。
⑵、随机挑选机台,将改造装置上机进行初试。
⑶、扩大试验机台数量,详细记录试验机台数据;分析对比试验机台的机上状态,并在试验台正常运转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在线监测试验。
⑷、分析比较全试验过程,并作出相应试验的比对分析。
3、具体实验过程:
⑴、改造前的能耗数据检测及统计情况(能耗测量工具:气压表)
测试机型:丰田500型喷气织机,
测试地点:A织造车间(该车间共有600台喷气织机)、B织造车间(该车间共有450台喷气织机);
测试品种:细布类品种(JC80S、JC60S、JC50S)
注:B织造车间测试品种较为单一,以JC80为主;A织造车间测试品种中含有以上三种纱织范围。
测试台数:A织造车间:测试台数:60台,该机型共164台,测试比例占36.5%。B织造车间:测试台数:25台,该机型共32台,测试比例占78.1%。
测试机台转数:(rpm)
A织造车间:平均转数614.7rpm;最高转速641rpm;最低转数605rpm。
B织造车间:平均转数614.2rpm;最高转速624rpm;最低转数605rpm。
测试机台气压:(MV:主喷嘴;RV:副喷嘴)
A织造车间:MV平均气压2.59bar;RV平均气压4.01bar。
B织造车间:MV平均气压2.34bar;RV平均气压3.96bar。
⑵、改造装置上机实验过程(由于A织造车间的机台数和品种范围较广,因此测试地点选择为一织造进行)
①初试:
改前状态:机号: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纺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纺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47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性齿轮装置以及保持部件
- 下一篇:制备环烷基芳族化合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