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电混合动力型无人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4756.2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9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效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智能鸟无人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00 | 分类号: | B64C1/00;B64C1/26;B64D2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无人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电混合动力型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固定翼无人机在工作当中,空中停车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对于飞行器来讲是致命的灾难,飞机熄火后,失去动力,很容易坠毁造成飞机和设备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电混合动力型无人飞行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固定翼无人机,空中停车的现象时有发生,飞机熄火后,失去动力,很容易坠毁造成飞机和设备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电混合动力型无人飞行器,该无人飞行器包括:插接式机翼、组合机身、备用电源、插接式机翼、动力电机、燃油动力机、动力切换机构、螺旋桨;
所述插接式机翼安装在所述组合机身的两侧,所述组合机身的内部安装有所述备用电源、动力电机、燃油动力机及动力切换机构,所述备用电源与所述动力电机相连接,所述动力电机及燃油动力机分别与所述动力切换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动力切换机构与所述螺旋桨传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组合机身通过螺钉及连接片将各部分组合固定在一起,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螺纹孔。
进一步,所述组合机身的两侧设置有插孔,所述插接式机翼上设置有插脚,所述插脚卡合固定在所述插孔上。
进一步,该无人飞行器采用V型尾翼,所述V型尾翼的翼尖处采用特定弧度设计。
进一步,所述组合机身采用玻璃钢芳纶蜂窝复合夹层结构。
进一步,该无人飞行器的螺旋桨采用折叠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电混合动力型无人飞行器,由插接式机翼、组合机身、插接式机翼、动力电机、燃油动力机、动力切换机构、螺旋桨构成,组合机身通过螺钉及连接片将各部分组合固定在一起,组合机身的两侧设置有插孔,插接式机翼上设置有插脚,插脚卡合固定在插孔上,该无人飞行器采用V型尾翼,V型尾翼的翼尖处采用特定弧度设计,组合机身内部安装有备用电源、动力电机、燃油动力机及动力切换机构,备用电源与动力电机相连接,动力电机及燃油动力机分别与动力切换机构传动连接,动力切换机构与螺旋桨传动连接,燃油动力机熄火时,可通过动力切换机构启动动力电机,将飞机推到就近的安全的降落地点或者安全返航,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电混合动力型无人飞行器中组合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电混合动力型无人飞行器中插接式机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电混合动力型无人飞行器中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电混合动力型无人飞行器中动力切换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组合机身;2、插孔;3、插接式机翼;4、插脚;5、连接片;6、螺纹孔;7、动力电机;8、燃油动力机;9、动力切换机构;10、螺旋桨;11、备用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电混合动力型无人飞行器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该无人飞行器包括:插接式机翼3、组合机身1、备用电源11、插接式机翼3、动力电机7、燃油动力机8、动力切换机构9、螺旋桨10;
插接式机翼3安装在组合机身1的两侧,组合机身1的内部安装有备用电源11、动力电机7、燃油动力机8及动力切换机构9,备用电源11与动力电机7相连接,动力电机7及燃油动力机8分别与动力切换机构9传动连接,动力切换机构9与螺旋桨10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组合机身1通过螺钉及连接片5将各部分组合固定在一起,连接片5上设置有螺纹孔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组合机身1的两侧设置有插孔2,插接式机翼3上设置有插脚4,插脚4卡合固定在插孔2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无人飞行器采用V型尾翼,V型尾翼的翼尖处采用特定弧度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组合机身1采用玻璃钢芳纶蜂窝复合夹层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无人飞行器的螺旋桨10采用折叠桨。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智能鸟无人机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智能鸟无人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47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