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车发动机油底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6335.3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6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海;卢俊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F16J15/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部件,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微车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微车发动机油底壳呈罩状结构,其内腔的底面为一个大平面,其内腔中装有润滑油。这样的结构一方面其强度低,在车辆运行的过程中,该油底壳容易变形,造成润滑油泄漏;另一方面,这样结构的油底壳,润滑油的液面低,使得整车在上、下坡时有吸不到润滑油的隐患。并且这种结构的油底壳,大平面较多,降噪效果差,造成整机和整车的噪音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避免出现整车在上、下坡时吸不到润滑油的隐患的微车发动机油底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车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前部深度大于后部深度的罩体,在壳体的内部形成相通的一高一低两个容积腔(1a、1b),其中前部的低容积腔(1b)的底面上设有放油孔(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的内腔形成相通的一高一低的两个容积腔,这样与现有的油底壳相比,在装有相同量的润滑油的情况下,低 容积腔中的润滑油的液面相对较高,吸油反应速度快,这样可以避免整车在上、下坡的时候出现吸不到油的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罩口上设缸体安装面(1c),所述壳体的前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变速器安装面板(3),在该变速器安装面板(3)上设有变速器螺栓孔(3a)。这样,油底壳与缸体通过在缸体安装面上涂抹硅酮密封胶密封安装,保证密封性,且安装方便。在前侧壁上设变速器安装面板,并设有变速器螺栓孔,油底壳可以直接与变速器连接,而不需要另外装发动机-变速器护板,使得发动机与变速器连接简便,简化装配工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缸体安装面(1c)上分布有缸体螺栓孔(4),所述缸体螺栓孔(4)下方的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设有侧壁加强筋(5)。设置缸体螺栓孔,缸体和油底壳通过螺栓连接,方便连接,在每个缸体螺栓孔下方的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均设有侧壁加强筋,保证了缸体和油底壳的安装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缸体安装面(1c)上设有两个油道孔(6),该两个油道孔(6)相邻设置,在两个油道孔(6)周围的缸体安装面(1c)上设有一个密封槽,所述两个油道孔(6)位于密封槽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密封槽内装有密封垫(8)。这样当发动机的汽缸体与油底壳装配时,上下对接的油道口就可通过密封垫达到完美密封的效果,有效降低了油道口此处易漏油现象。
所述密封垫为氟橡胶制的密封垫,氟胶具有使用寿命长、不易老化等优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设有连接高容积腔(1a)内底面和低容积腔(1b)内底面的第一加强筋(9)、第二加强筋(10)和第三加强筋(11),其中第一加强筋(9)和第三加强筋(11)形成n形,所述第二加强筋(10)位于第一加强筋(9)和第三加强筋(11)之间,并且其一端伸出第一加强筋(9)和第三加强筋(11)形成的弧形顶部与壳体(1)的后侧壁相连,所述高容积腔(1a)的内底面还设有三条横加强筋(12),所述第二加强筋(10)的伸出部穿过该三条横加强筋(12)。在振动响应较强的阶梯区域增加了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以及横加强筋,横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相连,在保持可贮存油量的体积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油底壳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油底壳的振动频率,使得油底壳对发动机的响应能力减弱,从而提高了其降噪效果和机油密封性能。有利于整车NVH性能方面的控制与改善,且满足了整车装配要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放油孔(2)上设有放油螺栓(13),所述放油螺栓(13)与低容积腔(1b)外底面之间设有放油螺栓垫片(1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低容积腔(1b)的内底面上设有一个圆形凹坑,所述放油孔(2)设置在该圆形凹坑中,在该圆形凹坑的坑壁上设有加强筋(15)。这样放油孔的位置最低,可以方便放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保证油量液面高,吸油反应速度快,在上下坡时能更可靠的吸油,且能更好更换润滑油,减小油底壳结构上的大平面数量提高了油底壳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油底壳的振动频率,使得油底壳对发动机的响应能力减弱,从而提高了其降噪效果和机油密 封性能。有利于整车NVH性能方面的控制与改善,且满足了整车装配要求,使得发动机与变速器连接简便,简化装配工序,密封效果好,有效降低了油道口处易漏油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63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