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6822.X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6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许超;王干;周彗鑫;赵建忠;赵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43 | 分类号: | E04B5/43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21512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 楼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应用范围极广,几乎所有的楼房均会采用。正常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楼板常被设计为等厚的,即楼板的支座和跨中部位的板厚一样,来承担竖向荷载。当出现跨度较大或承受荷载较大的情况时,一般都会通过加大楼板厚度来解决该问题。通常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按常规办法采用等厚楼板去计算及设计,就会导致楼板比较厚重,整体结构用材及自重增加,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的当跨度较大或承受荷载较大时楼板厚重、自重增加、成本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当跨度较大或承受荷载较大能减轻楼板重量、降低成本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包括楼板本体,所述楼板本体与框架梁连接处为楼板支座,所述楼板支座的下部连接加腋块,所述加腋块一侧与框架梁连接,所述加腋块的顶端与楼板本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腋块的截面呈三角形。
更进一步,所述楼板支座的下部的两侧均设有加腋块。
或者是:所述楼板支座的下部的四侧均设有加腋块。
所述加腋块的斜向钢筋与楼板本体的跨中板底钢筋互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为:采取对楼板支座部位加腋的方法,增大了支座的截面高度,使得楼板支座部位在负弯矩的作用下配筋减小。同时不增加或减少增加楼板跨中部位的厚度,控制了楼板的通长配筋量,从而在满足内力计算的前提下,一方面有效的减少了混凝土用量,减轻了结构自重,另一方面使得楼板截面形式和内力(弯矩)图形拟合,充分发挥了各个部位的钢筋作用。实现了大跨度楼板结构既轻巧美观,又经济合理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1)减轻楼板自重;
(2)降低地震作用;
(3)减少楼板混凝土用量;
(4)减少普通等厚楼板跨中的构造钢筋的用量;
(5)楼板能够承受的极限荷载增大;
(6)构造简单,符合规范要求,安全可靠;
(7)有效控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加腋构造的平面示意图(四边加腋)。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加腋构造的平面示意图(两边加腋)。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加腋构造剖面示意图(即A-A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3,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包括楼板本体,所述楼板本体与框架梁连接处为楼板支座,所述楼板支座的下部连接加腋块2,所述加腋块2一侧与框架梁1连接,所述加腋块2的顶端与楼板本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腋块2的截面呈三角形。
更进一步,所述楼板支座的下部的两侧均设有加腋块2。
或者是:所述楼板支座的下部的四侧均设有加腋块2。
所述加腋块的斜向钢筋3与楼板本体的跨中板底钢筋4互锚。
本实施例中,首先铺设楼板模板,留设加腋块2,绑扎楼板钢筋并定位,注意楼板钢筋锚固要求如下:楼板跨中板底钢筋4与加腋块的斜向钢筋3应形成互锚,其中跨中板底钢筋锚固长度取值为40d(d为钢筋直径)、加腋区板底钢筋锚固长度取值为20d, 楼板顶面钢筋按正常方式布置,最后浇筑加腋区域的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68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室内吊顶的万向龙骨吊件
- 下一篇:现浇空心大跨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