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高分子聚乙烯复合聚丙烯锂电池复合隔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7031.9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8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博裕;洪力东;沈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B32B27/08;B32B2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分子 聚乙烯 复合 聚丙烯 锂电池 隔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分子聚乙烯复合聚丙烯锂电池复合隔膜。
背景技术
聚丙烯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自1957年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聚丙烯的力学性能优异,有较高的屈服强度、拉伸强度、表面硬度和弹性模量等,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均聚聚丙烯的熔点高达165℃,可以在100-120℃的环境下长期使用;聚丙烯是半结晶性聚合物,通过加入成核剂或双向拉伸后,制品具有很好的透明性能;聚丙烯还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易加工成型、价格低廉等优点。目前超高分子量聚丙烯已经应用到了诸多领域,但尚未应用于锂电池隔膜上。隔膜在电池材料中主要的功能为隔绝正负极以防止电池自我放电及两极短路等问题,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可以分为:织造膜,非织造膜(无纺布),微孔膜,复合膜,隔膜纸,碾压膜等几类,但是由于电池的工作环境中充满了电解液的腐蚀和温度的变化,所以在长期使用时,上述各种锂电池隔膜的使用稳定性较差,不利于电池的长期稳定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利用在一种超高分子聚乙烯复合聚丙烯锂电池复合隔膜,旨在解决现有锂离子电池隔膜中存在的在充满了电解液的腐蚀和温度的变化环境中使用,稳定性较差,不利于电池的长期稳定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分子聚乙烯复合聚丙烯锂电池复合隔膜,所述复合隔膜包括:聚烯烃树脂基体、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聚丙烯材料层、微孔;所述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设置在所述聚烯烃树脂基体上,所述聚丙烯材料层设置在所述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外表面,所述微孔设置在所述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和聚丙烯材料层上。
进一步、所述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厚度为12-38μm。
进一步、所述微孔直径为0.026-0.038μm。
本实用新型的超高分子聚乙烯复合聚丙烯锂电池复合隔膜,该复合隔膜包括:聚烯烃树脂基体、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聚丙烯材料层、微孔;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设置在聚烯烃树脂基体上,聚丙烯材料层设置在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外表面,微孔设置在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和聚丙烯材料层上;本实用新型的超高分子聚乙烯复合聚丙烯锂电池复合隔膜,使用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成锂电池隔膜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能够在电池中的电解液的腐蚀环境和使用时的温度变化中保持稳定的使用特性,从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的稳定性,提高了电池性能,并且在表面设置聚丙烯材料层,提高了隔膜表面的抗腐蚀性和耐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高分子聚乙烯复合聚丙烯锂电池复合隔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烯烃树脂基体;2、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3、聚丙烯材料层;4、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高分子聚乙烯复合聚丙烯锂电池复合隔膜,该复合隔膜包括:聚烯烃树脂基体、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聚丙烯材料层、微孔;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设置在聚烯烃树脂基体上,聚丙烯材料层设置在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外表面,微孔设置在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和聚丙烯材料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厚度为12-38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微孔直径为0.026-0.038μm。
以下参照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超高分子聚乙烯复合聚丙烯锂电池复合隔膜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高分子聚乙烯复合聚丙烯锂电池复合隔膜,主要包括一聚烯烃树脂基体1,在聚烯烃树脂基体1表面设有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2,在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2的外表面设有聚丙烯材料层3,在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2和聚丙烯材料层3上分布有微孔4;微孔4孔径为0.026-0.038μm;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的厚度为12-38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70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