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7211.7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8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沈丹;洪力东;陈博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H01M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锂离子电池 复合 隔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
背景技术
目前,大家知道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均采用单层PE或PP隔膜或者复合PP/PE/PP隔膜的锂离子电池,其安全性无法保证,尤其是在笔记本电脑等数码设备或大功率设备或运输工业上应用时,面临燃烧、爆炸等安全隐患,而且还存在过充、过流、加热、挤压、跌落等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目前有一种机械强度高、耐热性好的隔膜,此隔膜由基材和分布于基材上的孔组成,基材含有聚酰亚胺。其制备方法包括将含有基材、成孔物质和溶剂的溶液成膜,并在低于基材玻璃化温度下去除成孔物质,其工艺复杂,导致成品成本高,难以商业化应用。隔膜的低闭孔温度与高破膜温度的共存很重要,可是隔膜具有了低闭孔温度,却难以达到高破膜温度,反之也一样。为提高单层聚乙烯微孔膜的性能,通常采用双层聚乙烯微孔膜作为锂电池的复合膜,虽然达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提高锂电池隔膜同时具备低闭孔温度与高破膜温度,为此需要寻求一种二全其美的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利用在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旨在解决现有机械强度高、耐热性锂离子电池存在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过高,且隔膜的低闭孔温度与高破膜温度的难以共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所述复合隔膜包括: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微孔、聚酰亚胺改性膜、氧化铝陶瓷;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上设置所述微孔,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上下表面设置所述聚酰亚胺改性膜,所述聚酰亚胺改性膜外表面设置所述氧化铝陶瓷。
进一步、所述微孔的孔隙率≥25%、孔径≥5纳米。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该复合隔膜包括: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微孔、聚酰亚胺改性膜、氧化铝陶瓷;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上设置微孔,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上下表面设置聚酰亚胺改性膜,聚酰亚胺改性膜外表面设置氧化铝陶瓷,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耐高温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在比较高的温度下隔膜仍能保持它的完整性,有效地实现了锂电池隔膜的低闭孔温度与高破膜温度,而且保障了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还能有效地防止锂电池起火爆炸等严重事故的发生;在聚烯烃微孔膜上覆盖一层聚酰亚胺改性膜来使隔膜具有过充性能,对锂离子二次电池进行过充电,锂离子电池也不会燃烧爆炸;在聚酰亚胺改性膜覆盖耐热氧化铝陶瓷使隔膜进一步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即使聚烯烃多孔机膜发生熔融破膜,涂层依然能保持其完整性,阻隔电池电机的直接接触,从而保障电池的安全性,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四氟乙烯微孔膜;11、微孔;2、聚酰亚胺改性膜;3、氧化铝陶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该复合隔膜包括: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微孔、聚酰亚胺改性膜、氧化铝陶瓷;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上设置微孔,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上下表面设置聚酰亚胺改性膜,聚酰亚胺改性膜外表面设置氧化铝陶瓷。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微孔的孔隙率≥25%、孔径≥5纳米。
以下参照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新型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1上设置有微孔11,其孔隙率≥25%、孔径≥5纳米;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1的上下表面设置有聚酰亚胺改性膜2;在聚酰亚胺改性膜2外表面设置有氧化铝陶瓷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72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