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胎压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7728.6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6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B60K3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胡红林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检测系统,具体地指一种汽车胎压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迅速增长,行车安全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交通事故的分析而知,每年由爆胎引起的车祸在恶性交通事故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高。因此,让驾驶员能够实时获知汽车的胎压状态,将会减少因爆胎而造成安全事故的概率。
目前市场中采用的胎压监测系统分为两种:间接式和直接式。
间接式轮胎报警系统依靠计算轮胎滚动半径来对气压进行监测,这种方式虽然所用成本低,但是精度不够。
直接式胎压监测装置是利用安装在每一个轮胎里的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轮胎的气压,利用无线发射器将压力信息从轮胎内部发送到中央接收器模块上进行处理。直接式需要采用胎压传感器,并且使用单独的控制器进行接收,其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汽车胎压监测系统,该胎压监测系统利用汽车的智能进入控制器对无线发射器发出胎压信号进行接收、处理后,通过汽车CAN总线传输至汽车的组合仪表进行显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胎压监测系统,包括:
胎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汽车的胎压信号;
无线发射器,与所述胎压传感器连接,通过无线信道将所述胎压信号发出;
该监测系统还包括:
智能进入控制器,其包括用于接收所述胎压信号的天线、高频接收模块、MCU和CAN收发器,所述天线与高频接收模块连接,所述高频接收模块与MCU连接,所述MCU与CAN收发器连接;以及
组合仪表,通过CAN总线与所述CAN收发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无线发射器发出频率为433MHZ的胎压信号,所述天线用于接收所述433MHZ的胎压信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进入控制器还包括:
一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MCU连接,其包括低电压检测电路、电源启动电路、电压转换电路、驱动电路和控制逻辑电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进入控制器还包括:
一复位电路,其连接在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和MCU之间。
本实用新型利用汽车的智能进入控制器中的高频接收模块对无线收发器发出的无线胎压信号进行接收,MCU对胎压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CAN控制器将处理后的胎压信号传输至CAN收发器,CAN收发器通过汽车的CAN总线将处理后的胎压信号传输至汽车组合仪表中显示。
本实用新型使用汽车中现有的智能进入系统对无线胎压信号接收、处理,而无需使用单独的控制器接收处理无线胎压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胎压监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汽车胎压监测系统包括胎压传感器100、无线发射器200、智能进入控制器400和组合仪表600。
胎压传感器100监测汽车轮胎的胎压,将检测到的胎压传输至无线发射器200,无线发射器200将胎压信号以无线传输的模式发出,本实施例中将胎压信号以433MHz的射频信号发出。
智能进入控制器400包括天线401、高频接收模块402、MCU403和CAN收发器404。天线401与高频接收模块402连接,天线401接收到无线发射器200发出的胎压信号后,将胎压信号传输至高频接收模块402。高频接收模块402与MCU403连接,高频接收模块402对天线401接收到的胎压信号进行A/D转换处理得到MCU403所识别的信号,并将A/D转换处理后的信号传输至MCU403。MCU403包括CAN控制器,MCU403对高频接收模块402传入的信号进一步处理转换为CAN总线数据格式的信号后,通过CAN控制器传输至CAN收发器404,CAN收发器404再通过整车CAN网络700的CAN总线将该信号传输至汽车的组合仪表600。组合仪表600包括指针表头和显示屏,组合仪表600将接收的信号通过显示屏显示出胎压的实时信息,或者显示报警信号,以方便驾驶员能够随时获知胎压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77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复使用的输液报警器
- 下一篇:麻醉科用口服麻药送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