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粉尘爆炸用爆炸罐气动开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8139.X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3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晋凯;邵顺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能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54 | 分类号: | G01N25/54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30006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尘 爆炸 气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粉尘爆炸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气动开合爆炸罐球形盖的煤粉尘爆炸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测定煤粉尘云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及浓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指标之一。模拟实验需要在煤粉尘爆炸检测设备的球形爆炸罐内进行。标准的试验方法是:把煤粉尘试样放入爆炸罐的粉尘容罐内,将球形盖与爆炸罐紧固后,开启真空泵对爆炸罐抽真空,同时开动气泵,通过充气阀对储能器充气。当达到相应的真空度和储能器所需压力后,关闭抽真空阀门及充气阀门,启动记录仪,打开放气阀,储能器中的压缩空气将粉尘容罐中的煤粉尘试样喷入爆炸罐内,滞后600mS点燃火源,引燃试样,通过压力传感器对试样爆炸压力等参数进行记录测定。
根据标准要求,一个煤粉尘试样最少要做5次实验,这就需要将近50Kg重的球形盖来回搬动10余次,加之每做一次实验还需要重复装卸8条紧固螺栓。目前上述操作还全部是人工运作,劳动强度非常之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粉尘爆炸用爆炸罐气动开合装置,通过自动开合球形盖来以降低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煤粉尘爆炸用爆炸罐气动开合装置由支撑台、爆炸罐、球形盖、气缸和旋臂构成,爆炸罐固定安装在支撑台上,在爆炸罐一侧的支撑台上安装有气缸,旋臂的立柱端活动连接在气缸的活塞杆上,球形盖盖在爆炸罐的开口端面上,通过万向节连接在旋臂的臂端。
本实用新型还在爆炸罐的开口端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定位器,在球形盖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定位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旋臂的臂端安装有手轮,所述万向节连接在手轮上。通过摇动手轮,可以将球形盖预调至距离爆炸罐的最佳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调节手轮至球形盖与爆炸罐恰好闭合的最佳位置。开起升降阀,通过气泵向气缸的底部充气,推动活塞杆向上运动,托起旋臂,完成球形盖的上升动作,轻推旋臂,使旋臂向一侧旋转,带动球形盖完成开盖动作。过压气流通过气缸上的溢流阀排除,以保证球形盖稳定。反之,旋转旋臂带动球形盖到达爆炸罐的上方,关闭升降阀,旋臂带动球形盖下行,通过定位器准确定位,完成与爆炸罐的准确闭合。
本实用新型的煤粉尘爆炸用爆炸罐气动开合装置利用气缸来实现球形盖在爆炸罐上的自动开合,从而降低了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煤粉尘爆炸用爆炸罐气动开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施例内容进行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煤粉尘爆炸用爆炸罐气动开合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支撑台1、爆炸罐2、球形盖3、万向节4、手轮5、旋臂6和气缸10构成,爆炸罐2和一个带有活塞杆9的气缸10固定安装在支撑台1上,气缸10位于爆炸罐2的一侧。旋臂6的立柱端活动连接在气缸10的活塞杆9上。在爆炸罐2的开口端面上设置有4个定位器8,同时在球形盖3的相应位置设置有4个定位孔7,通过定位孔7穿入定位器8中,将球形盖3盖在爆炸罐2的开口端面上。在旋臂6的臂端安装有手轮5,球形盖3的顶端连接有万向节4,万向节4与手轮5连接。
将球形盖3盖在爆炸罐2上,调节手轮5,使万向节4拉紧。向气缸10充气,推动活塞杆9向上运动,旋臂6托起球形盖3,旋转旋臂6,将球形盖3移开。反之将球形盖3准确闭合在爆炸罐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能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未经山西省能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81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传感器自动零点校准的电路
- 下一篇:液态燃料核裂变反应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