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乳腺癌手术后胸部伤口的固定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8654.8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1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牛兆河;张磊;王海波;孔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3/14 | 分类号: | A61F13/14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王铎 |
地址: | 266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乳腺癌 术后 胸部 伤口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材,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乳腺癌手术后胸部伤口的固定带。
背景技术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广大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方式仍以改良根治术为主流术式。胸前皮瓣下及腋窝积液、创面继发出血及切口愈合不良是此类手术常见并发症。理论上术后5-7天内应用伤口固定带对于创面、腋窝适当加压包扎并限制患侧上肢过度活动可大大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上伤口固定带种类较多,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术后主要产生积液的腋窝部位加压不够,固定带易移位,包扎操作较为繁琐,患者舒适度低等,使得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对胸前皮瓣及腋窝进行加压包扎的固定带,避免或减轻胸前皮瓣下及腋窝积液、防止创面继发出血、促进伤口愈合。
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扎带主体和弹性肩带两部分,所述包扎带主体包括胸前创面加压区、对侧胸部加压区、连接部分;所述对侧胸部加压区为较轻薄透气非弹性材料,并有乳罩样突出,避免包扎时压迫对侧乳房,提高舒适度;胸前创面加压区为一非弹性整体材料,可对胸前及锁骨下进行了重点加压;胸前创面加压区末端有多根弹性加压带,可调整加压方向,增加加压力度,并通过末端的粘扣带与对侧胸部加压区粘合;连接部分连接于胸前创面加压区和对侧胸部加压区之间,为多根平行较细的弹性带。
所述弹性肩带自胸前创面加压区的上方经背后绕过腋窝粘贴于胸前创面加压区,可增加锁骨下区及腋窝区加压力度。
所述胸前创面加压区还有一限制套,所述弹性肩带穿过限制套粘贴于胸前创面加压区,可使其粘贴更牢固,不易滑脱。
为了提高舒适度和防止肩带滑脱,所述弹性肩带近肩处还带有一肩垫。
本实用新型固定带的优点主要有:
1、对术后积液主要产生部位:腋窝、胸前及锁骨下进行了重点加压,有效的降低了术后积液的发生,提前了引流管的拔出时间,促进了伤口愈合。
2、对侧胸部的轻便透气材料的应用和乳罩样突出的设计,避免了对侧乳房的加压,提高了舒适度。
3、比起传统的多头胸带,大大简化了换药操作,使外科医生换药更加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右侧乳腺癌切除术为例,其结构包括包扎带主体和弹性肩带两部分,所述包扎带主体包括胸前创面加压区3、对侧胸部加压区1、连接部分2;所述对侧胸部加压区1为较轻薄透气的非弹性材料,并有乳罩样突出,避免包扎时压迫对侧乳房,提高舒适度;胸前创面加压区3为一非弹性整体材料,可对切除侧的胸前及锁骨下进行了重点加压;胸前创面加压区末端有三根弹性加压带4,可调整加压方向,增加加压力度,并通过末端的粘扣带8可与对侧胸部加压区粘合;连接部分2连接于胸前创面加压区3和对侧胸部加压区1之间,为三根平行较细的弹性带。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自后向前通过弹性加压带4末端的粘扣带8与对侧胸部加压区1粘合而围成一体,胸前创面加压区3可对切除侧的胸前及锁骨下进行了重点加压;所述弹性肩带5连接于胸前创面加压区的上方,从后方绕过腋窝至胸前,并通过限制套7粘贴在胸前创面加压区3,可增加锁骨下区及腋窝区加压力度。为了提高舒适度和防止肩带滑脱,所述弹性肩带5近肩处还带有一肩垫6,所述肩垫6内衬有海绵,并且其近肩侧还有防滑胶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86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襟缝翼扭力管的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锤头连接牢固的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