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化工泵叶轮锁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1222.8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3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灵;王林;管伦;余正勇;吴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18 | 分类号: | F04D2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工泵 叶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泵叶轮锁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化工泵叶轮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化工泵的叶轮与轴大都采用通孔间隙配合进行联接,通过在轴端增加一段螺纹来锁紧叶轮,采用这种化工泵叶轮的锁紧方式,在电机停转后,由于介质回流,叶轮逆转而引起锁紧螺母松动,腐蚀介质渗透到轴上,造成轴被介质腐蚀而损坏,使叶轮与轴连接的间隙扩大,叶轮在运转时产生偏振,从而加大了轴的磨损,使泵的振动增大,负荷加重,容易烧坏电机或打碎泵壳,导致泵不能正常工作,延误化工连续性生产,同时增加成本。化工离心泵叶轮的松动现象是影响化工泵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为防止叶轮的松动,现有化工离心泵普遍使用的叶轮锁紧方式为双圆螺母夹止动圈、螺栓压挡板等形式,但这些锁紧方式都不能有效地解决叶轮反向转动时螺母发生松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化工泵叶轮锁紧装置,该叶轮锁紧装置采用旋转方向相反的两个螺母与叶轮锁紧以及两螺母相互旋紧的方式,结构简单、装卸方便、锁紧可靠,能防止叶轮正转或反转时发生松动,保证了泵使用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泵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化工泵叶轮锁紧装置,包括叶轮轴、叶轮、静态锁紧螺母及动态锁紧螺母,所述叶轮通过轴孔套装在叶轮轴上,所述静态锁紧螺母安装在叶轮与动态锁紧螺母之间,动态锁紧螺母套装在叶轮轴端头上,所述静态锁紧螺母的螺旋旋向与叶轮旋转方向相同,动态锁紧螺母的螺旋旋向与叶轮旋转方向相反,在叶轮轴与静态锁紧螺母和动态锁紧螺母联接一端分别设有与静态锁紧螺母和动态锁紧螺母相对应的螺纹,通过旋向相反的静态锁紧螺母和动态锁紧螺母实现对叶轮的锁紧。
采用本技术方案,先用与叶轮旋转方向相同螺旋的静态锁紧螺母将叶轮与轴锁紧,再用与叶轮旋转方向相反螺旋的动态锁紧螺母将静态锁紧螺母锁紧。采用这种锁紧方式,当叶轮正转时,动态锁紧螺母起加强紧固作用,动态锁紧螺母与静态锁紧螺母起相互紧固作用;当叶轮反转时,静态锁紧螺母起紧固作用,由于叶轮反转时的动能小,打破不了静态锁紧螺母与动态锁紧螺母形成的锁紧力,所以动态螺母不会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叶轮的轴孔设计成带挡环的结构形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是因为化工泵叶轮锁紧装置主要使用在有腐蚀的溶液或浆液介质环境中,采用这种结构能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密封性能,使腐蚀介质不易渗透到叶轮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步改进,所述叶轮与静态锁紧螺母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A,静态锁紧螺母与动态锁紧螺母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B。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是因为O型密封圈A和O型密封圈B分别将叶轮、螺母端面进行硬性密封,从而保证了叶轮锁紧装置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旋向相反的两个螺母锁紧并与叶轮带挡环轴孔结构配合使用,不仅装卸方便,密封性能也得到提高,使叶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松动现象,保证了泵正常稳定运行,大大提高了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叶轮轴,2—叶轮,3—静态锁紧螺母,4—动态锁紧螺母,5-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化工泵叶轮锁紧装置,包括叶轮轴1、叶轮2、静态锁紧螺母3及动态锁紧螺母4,所述叶轮2通过轴孔5套装在叶轮轴1上,所述静态锁紧螺母3安装在叶轮2与动态锁紧螺母4之间,动态锁紧螺母4套装在叶轮轴1端头上,所述静态锁紧螺母3的螺旋旋向与叶轮2旋转方向相同,动态锁紧螺母4的螺旋旋向与叶轮2旋转方向相反,在叶轮轴2与静态锁紧螺母3和动态锁紧螺母4联接一端分别设有与静态锁紧螺母3和动态锁紧螺母4相对应的螺纹,通过旋向相反的静态锁紧螺母3和动态锁紧螺母4实现对叶轮2的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叶轮2的轴孔5设计成带挡环的结构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步改进,所述叶轮2与静态锁紧螺母3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A,静态锁紧螺母3与动态锁紧螺母4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12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