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杆提放吊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1260.3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0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晟;魏光明;邝维;郭淑芳;徐克江;孙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9/06 | 分类号: | E21B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杆 提放吊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油机井口的专用工具,是一种光杆提放吊卡。
背景技术
在油田井场,有各种游梁式抽油机,在抽油机悬绳器的下部连接有光杆。抽油机带动光杆上下往复运动,进行原油提升。当发生井下事故,光杆断裂脱出悬绳器后,需要修井作业或者吊车来提放光杆,进行修井作业,只能通过修井机或者通过吊车进行抽油光杆提放。没有针对光杆断裂脱出悬绳器后的提放光杆的工具。
目前,有一种光杆吊卡,能卡住光杆的外壁。参阅图1a。光杆吊卡是由下卡体1、上卡体2、销轴3、锁紧螺钉4和卡瓦牙5组成;下卡体1和上卡体2为长方体形,下卡体1与上卡体2相对,在下卡体1和上卡体2的一端通过销轴3连接在一起,下卡体1和上卡体2能转动,在下卡体1和上卡体2之间中部有圆孔,圆孔中嵌有圆弧形卡瓦牙5;在下卡体1和上卡体2的另一端有螺钉孔,通过锁紧螺钉4将下卡体1与上卡体2连接在一起。光杆吊卡是井场经常使用的工具,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光杆吊卡的结构很熟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杆提放吊卡,抽油机光杆断裂后,将提放卡子咬合在光杆外壁上,能用抽油机将光杆提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光杆提放吊卡,包括光杆吊卡、连接杆和螺帽;光杆吊卡是由下卡体、上卡体、销轴、锁紧螺钉和卡瓦牙组成;下卡体和上卡体为长方体形,下卡体与上卡体相对,在下卡体和上卡体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接在一起,下卡体和上卡体能转动,在下卡体和上卡体之间中部有圆孔,圆孔中嵌有圆弧形卡瓦牙;在下卡体和上卡体的另一端有螺钉孔,通过锁紧螺钉将下卡体与上卡体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在上卡体的一侧有加宽部分,在上卡体的加宽部分上有一个螺孔,螺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的卡瓦牙中心线的同一条直线上;在上卡体加宽部分的螺孔内螺纹连接有一个连接杆,连接杆垂直于上卡体的上平面;在连接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一个螺帽。
所述的连接杆采用的是短光杆,在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外螺纹。
所述的螺帽采用的是光杆备帽。
简述光杆提放吊卡的使用。抽油机光杆断裂后,运用本光杆提放吊卡工具只需要将光杆提放吊卡咬合在光杆外壁上;启动抽油机将悬绳器调制合适的位置,将连接杆另一侧穿入悬绳器中,在连接杆穿入悬绳器后上紧螺帽。然后就可用抽油机将光杆提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光杆提放吊卡,光杆断裂后,能将提放卡子咬合在光杆外壁上,能用抽油机将光杆提起。另外,具有制作成本小、操作简单,只需要一个技术工人即可完成操作。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光杆吊卡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A-A剖视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光杆提放吊卡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B-B剖视图。
图中,1-下卡体,2-上卡体,3-销轴,4-锁紧螺钉,5-卡瓦牙,6-螺孔,7-连接杆,8-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光杆提放吊卡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2a。本实用新型光杆提放吊卡,包括光杆吊卡、连接杆7和螺帽8。光杆吊卡是由下卡体1、上卡体2、销轴3、锁紧螺钉4和卡瓦牙5组成;下卡体1和上卡体2为长方体形,下卡体1与上卡体2相对,在下卡体1和上卡体2的一端通过销轴3连接在一起,下卡体1和上卡体2能转动,在下卡体1和上卡体2之间中部有圆孔,圆孔中嵌有圆弧形卡瓦牙5。在下卡体1和上卡体2的另一端侧壁上有螺钉孔,螺钉孔内有一个锁紧螺钉4。通过锁紧螺钉4将下卡体1与上卡体2连接在一起并能卡紧光杆外壁。光杆吊卡是现有产品。
参阅图2a。在光杆吊卡的上卡体2的一侧本体加宽60mm。加宽部分呈圆弧状,在上卡体2的加宽部分上有一个螺孔6,螺孔6的中心线与所述的卡瓦牙5中心线的同一条直线上。参阅图2b。在上卡体2加宽部分的螺孔6内螺纹连接有一个连接杆7,连接杆7采用的是短光杆,连接杆7的长度为300mm,直径为30mm。在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与外螺纹。连接杆7垂直于上卡体2的上平面。在连接杆7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一个螺帽8,螺帽8采用的是光杆备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12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