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轮增压发动机气缸体水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1517.5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2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姜晓丽;杨光;周淑娟;何磊;郑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星际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00 | 分类号: | F02F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3006 辽宁省抚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增压 发动机 缸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汽油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涡轮增压发动机气缸体水套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高温燃气及磨擦生成的热会使的零部件温度升高,从而引起变形,降低其机械强度和刚度,并破坏润滑油膜;进入气缸的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由于强烈受热,比容增大,使得实际进入气缸中的气体重量减少。发动机的高温还能使可燃混合气产生早燃,导致发动机不正常工作,这些都会使发动机性能下降。当过热情况严重时,还可能会使零部件损坏。因此,对发动机必须加以适当冷却。
汽车发动机的气缸体水套担负着冷却缸体的重大使命,一个设计合理的气缸体水套能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一般情况下,水套中的冷却水温度在80~95℃为最佳,水温过高,会损坏零部件,破坏润滑油膜,严重时会造成整机报废;水温太低,会将热量过多地散发到大气中,这就必然要损耗一部分燃料,使燃油耗增加,而且机油在低温时粘度增高,增加了零件运动的磨擦阻力,会使输出功率减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大入水量,均衡冷却气缸体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气缸体水套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有气缸体水套,离心水泵,水套进水口,通向缸盖水套的水桥,其特征是:气缸体水套为在气缸体和气缸套之间对称设置的四个串联的圆形气缸体水套;在圆形气缸体水套的上部还设有通向缸盖的腰子形水道,在四个串联的圆形气缸体水套之间还设置有通向缸盖水套的水桥;离心水泵的水泵出水口与水套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的腰子形水道数量为对应设置的二十条腰子形水道。
为减小了冷却水的流动阻力,水套进水口为螺旋状平滑的流线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冷却水通过离心水泵进入水套入水口,由于该处为螺旋状平滑的流线形结构,减小了冷却水的流动阻力,使冷却水能通过水泵出口,更加通畅的进入水套,保证了发动机在最佳温度下工作。
2、在气缸体左侧的水套上设计有三道向上倾斜的水桥,通向缸盖水套,使缸盖冷却更均匀。
3、增大了通往缸盖的冷却水流量。
4、本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缸体水套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发动机气缸体上的状态示意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发动机气缸体剖面上的状态示意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发动机缸盖水套的关系示意简图。
附图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1- 水泵出水口,2-通向缸盖水套的水桥,3-腰子形水道,4-气缸体水套,
5-水套进水口,6-离心水泵。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权力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由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四缸发动机,图中的4为气缸体水套,该气缸体水套4为在气缸体和气缸套之间对称设置的四个串联的圆形气缸体水套;在圆形气缸体水套4的上部还设有通向缸盖的腰子形水道3,在四个串联的圆形气缸体水套4之间还设置有通向缸盖水套的水桥2;离心水泵6的水泵出水口1与水套进水口5相连通。
气缸体水套工作原理:由图1所示,冷却水从离心水泵6的水泵出水口1,流经水套进水口5,进入气缸体水套4,进行冷却循环,再经由水道2和3进入缸盖水套,从而完成了气缸体的冷却过程。
离心水泵6将冷却水通过水泵进水口5压入气缸体水套,使水流均匀地包围着气缸周围,水套每侧各设计有十处通向缸盖的腰子形水道3,保证了缸盖(图4所示)的均匀冷却,圆形气缸体水套4上还设计有三道水桥2,其目的有二:一是可增大通往缸盖的冷却水流量,二是可使缸盖冷却更均匀。由于水套进水口5处为螺旋状平滑的流线形结构,减小了冷却水的流动阻力,使冷却水能通过水泵出口1,更加通畅的进入水套4,保证了发动机在最佳温度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星际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未经辽宁星际动力总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1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