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振动式海浪发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2894.0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8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B13/14 | 分类号: | F03B13/14;F03B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1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海浪 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海浪发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振动式海浪发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消耗,能源问题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波涛汹涌的海浪中储存着巨大的能量,于是人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海浪发电装置。但海浪发电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人们对海浪能的认识、利用与开发远未达到到成熟的地步。世界各地发明家们正在尝试各种方案来开发海浪能。
传统的浮子型海浪发电机,在能量采集方面常利用浮子的上下振动,通过复杂机械装置将竖直方向的振动转化为其它方向的振动或者其他方式转动;当浮子的振幅比较大时,还要考虑采用复杂的转换装置将振幅缩小来适应后续的能量转换装置,否者就会使能量转换装置的体积变得庞大、能量转换效率变得低下。而采用复杂的转换装置本身会增加能量传递长度,这样同样会使最终的能量转换率下降。尤其是当海浪振幅比较小时,采集来的能量几乎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电能。以上缺陷正是传统模型本身的原理所难以克服的。目前来看尚无利用弦随海浪上下振动来采集能量的发电装置。而此种装置能有效地解决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绿色环保,经济效益高的振动式海浪发电机,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振动式海浪发电机,包括能量采集装置与能量转换装置,所述能量采集装置,主要由浮球、左臂、右臂、左固定杆、右固定杆、驱动轴以及横杆组成,所述左、右固定杆分别固接在横杆上,所述驱动轴可滑动地穿接于右固定杆,所述左臂、右臂的一端分别与左固定杆、驱动轴活动连接,所述浮球通过与左臂、右臂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横杆上方;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与驱动轴连接。
所述振动式海浪发电机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包括动子,定子以及机架,所述定子固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轴部分伸入定子中,驱动轴相对于定子一端固接有动子。
所述振动式海浪发电机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包括活塞式抽水机、集水箱、水力发电机以及机架,所述集水箱固定于机架上,所述驱动轴与活塞式抽水机的活塞连接,活塞式抽水机的出水口设于集水箱上方,所述水力发电机设于集水箱出水口的下方。
所述振动式海浪发电机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包括摇杆、齿轮组、机架以及发电机,所述齿轮组固定于机架上,所述驱动轴与摇杆转动连接,摇杆与齿轮组传动连接,齿轮组与发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振动式海浪发电机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包括吊桶,软管,滑轮组,阀门,集水箱、机架以及水力发电机,所述滑轮组固定于机架上,所述驱动轴与吊桶的顶端通过分别连接滑轮组的两端传动连接,所述阀门设于吊桶的底端,所述软管一端与吊桶连接,另一端与集水箱连接,所述水力发电机设于集水箱出水口的下方。
所述振动式海浪发电机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左、右臂为硬质杆或绳索。
所述振动式海浪发电机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驱动轴为硬质杆或绳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式海浪发电机优点如下:
第一,成本低,绿色环保,经济效益高,是缓解人类能源问题一种可行途径。第二,能应用于大、中、小型海浪场所,能有效地克服传统发电机力程转换装置复杂、能量转换率较低、对小浪不敏感等问题,故其更能充分地开发海浪能。第三,将该发电机排列成矩阵或环状结构,不仅可以大规模地开发海浪能,还可以在上面可以建造平台,便于人居住、维修、甚至升降飞机。第四,能根据具体海浪大小或海浪随季节或日变化,只需调节浮球的两臂长度就可实现输出力及力程大小的控制,便于与计算机结合,实现自动化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能量采集力度及能量转化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能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基于直线式发电机的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基于活塞式抽水机的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基于摇杆传动结构的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基于吊桶结构的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基于直线式发电机的发电机的长链式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7是基于活塞式抽水机的发电机的长链式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发电机长链式排列的矩阵结构示意图。
图9是发电机环状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10是能量采集装置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28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百叶窗
- 下一篇:新型N-乙酰-L-酪氨酸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