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电子管准线性立体声音频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3953.6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1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蔡继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继承 |
主分类号: | H03F1/32 | 分类号: | H03F1/32;H03F3/68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杨高 |
地址: | 315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电子管 准线 立体声 音频 放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声音频放大器,特别是直流电子管立体声音频放大器。
背景技术
音频放大器大多数应用在音响上,包括在收音机的音频放大器部分。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电子管三极管(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后,使音频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至上世纪五十年代,电子管音频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
六十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得七十年代开始,晶体管音频放大器迅速发展。晶体管音频放大器有体积小、重量轻,工作电压低等优点。但正因为其工作电压低,就使得其线性动态范围小。而且电子是在固体介质中流动,所以,其放大后的声音音色就显得干涩、沉闷,不够通透。
由于电子管的工作电压高,所以其线性动态范围就大。而且电子是在真空中流动,所以电子管音频放大器放大后的声音音色清澈、甜美、圆润、通透,至今仍然是高档音响设备的首选。
电子管五极管是在电子管三极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虽然电子管五极管较之电子管三极管,其放大系数有了提高,但同时也失去了电子管三极管放大的线性特性,减小了线性放大的动态范围,增大了非线性失真。至于电子管五极管比电子管三极管减小了阳栅间电容(跨路电容),可以改善高频放大时的特性,但是对于处在低频段的音频放大而言,意义并不大。
所以,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大丰富的今天,有必要设计一种扩大音频放大的线性动态范围,减小非线性失真的直流电子管准线性立体声音频放大器,以满足现今音响市场对于高档音响设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直流电子管五极管,设计一种电路,将直流电子管五极管转接成准电子管三极管状态,而且引入串联电流负反馈,使其工作在准线性音频放大状态,扩大音频放大器线性动态范围,减小非线性失真,达到高保真优质音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直流电子管准线性立体声音频放大器,它包括由电子管五极管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的音频电压放大器和音频功率放大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电子管五极管的第二栅极和阳极之间连接限流电路,在电子管五极管的阴极回路中串接电流负反馈电路。
上述设计的有益效果是:
1、将直流电子管五极管的第二栅极(帘栅极)通过一合适阻值的电阻与阳极相接,使得第二栅极(帘栅极)变成准阳极,因第二栅极(帘栅极)的工作电流小于阳极工作电流,故该电阻同时起到限流的作用;第三栅极(抑制栅极)已在管子内与灯丝即阴极相连接,这样直流电子管五极管就可以工作在准三极管状态。
2、直流电子管的灯丝是直热式阴极,在灯丝回路中串接电阻,就相当于在阴极串接了电阻,这样形成了串联电流负反馈。
实现了直流电子管准线性音频放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2为实施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参看图1和图2所示,在左声道音频放大电路中,共有二级放大,第一级是电压放大器,第二级是功率放大器。G1是电压放大级的放大管,G2是功率放大级的放大管。
图1中的第二栅极变成准阳极电路1,即图2中的G1第二栅极(帘栅极)通过电阻R4与阳极连接,使得第二栅极(帘栅极)变成准阳极,因第二栅极(帘栅极)的工作电流小于阳极工作电流,故R4又起到限流的作用。而第三栅极(抑制栅极)已在管子内与灯丝即阴极相连接,所以直流电子管五极管G1就工作在准三极管状态,即图2中的准电子管三极管G1。音频电压放大器的限流电路包括电子管五极管G的阳极、第二栅极和连接阳极与第二栅极之间的电阻R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继承,未经蔡继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39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