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遮阳板固定挂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4222.3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3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孙虹之;殷雪亚;王琼;甘志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3/00 | 分类号: | B60J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鹏松;谭祐祥 |
地址: | 201203 中国上海市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阳板 固定 挂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汽车遮阳板的遮阳板固定挂钩。
背景技术
汽车遮阳板作为一个功能零件,主要为驾驶员及前座乘员提供遮挡太阳光及防眩目功能。驾驶员及前座乘员可将遮阳板沿遮阳板的转轴上下翻动来遮挡正面的太阳光。但是,由于汽车在行使,特别是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身不停地晃动,遮阳板的转轴很容易从遮阳板挂钩中脱落,因此,这就要求遮阳板的转轴与遮阳板挂钩能够紧密配合。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201941551U号公开了一种汽车遮阳板固定挂钩,涉及汽车附件的固定结构。针对目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遮阳板的挂钩轴容易从挂钩中脱落的现象,该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遮阳板固定挂钩,包括带有定位销和钩子的本体,在本体下方的钩子开口处设有挂钩弹片,挂钩弹片、本体与定位销为一体注塑的整体结构。该挂钩在开口处设计有弹片结构,挂钩在与遮阳板配合时,塑料弹片被压缩后,能够保证与遮阳板的转轴配合可靠而不容易脱落。但是,由于本体和塑料的挂钩弹片为整体注塑,遮阳板插拔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遮阳板的挂钩轴和塑料的挂钩弹片之间的干涉量及塑料的挂钩弹片的屈服变形。由于塑料零件的制造误差及高低温环境的变化,均会影响遮阳板插拔力的大小,过大的插拔力将导致乘客的操作困难,过小的插拔力将会导致遮阳板在翻转过程中容易从挂钩中脱出。
另外,这种遮阳板固定挂钩通常先通过将定位销插入汽车顶棚的钣金限位孔,再同时靠一个螺钉固定到车身钣金上,因此,装配工人需要一手固定住零件一手打螺钉,操作较麻烦。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能够确保遮阳板的固定牢靠、插拔力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遮阳板固定挂钩,其包括:
挂钩本体,其包括钩体及在所述钩体对面方向的导舌槽;
卡舌,其部分地安装在所述导舌槽中并且部分地露出在所述导舌槽外,而且卡舌与所述导舌槽滑动配合;及
金属弹片,其安装在所述挂钩本体与所述卡舌之间;
其中,当按压露出在所述导舌槽外的所述卡舌时,所述卡舌向所述导舌槽缩入,同时促使所述金属弹片弹性变形。
在上述的遮阳板固定挂钩中,可选地,所述挂钩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所述钩体一体注塑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下部,所述金属弹片的两端部分别定位在所述第一本体及所述第二本体之间,所述卡舌定位在所述金属弹片的中部。
在上述的遮阳板固定挂钩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顶部一体注塑形成有弹性的卡定体。
在上述的遮阳板固定挂钩中,可选地,所述卡定体包括从所述第一本体顶部一体向上延伸出的至少两个弹性的带倒钩的卡脚,贯穿所述第一本体一体设置可被螺钉通过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位于所述至少两个卡脚之间。
在上述的遮阳板固定挂钩中,可选地,所述挂钩本体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第一本体的罩盖,所述罩盖覆盖于所述固定孔的下方。
在上述的遮阳板固定挂钩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本体包括一体注塑形成的梁部、第一臂及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及所述第二臂分别从所述梁部的两端部向所述梁部的下侧延伸出,并且所述第一臂及所述第二臂的下端分别接触所述金属弹片的所述两端部。
在上述的遮阳板固定挂钩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梁部的中部下方的支柱,所述支柱相对于所述第一臂及所述第二臂分别相间隔地延伸在所述第一臂及所述第二臂之间,所述支柱下端设置导引柱,所述卡舌设置导引槽,所述导引柱滑动地安装到所述导引槽中。
在上述的遮阳板固定挂钩中,可选地,所述支柱下端设置定位台,所述导引柱设置在所述定位台上,所述定位台限制所述卡舌向所述导舌槽缩入的活动极限。
在上述的遮阳板固定挂钩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设置与所述导舌槽连通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的相对侧壁设置第一卡扣体,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臂及第二臂的相对侧面分别设置第二卡扣体,所述第二本体安装到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卡扣体与第二卡扣体中一个为凸块,另一个为凹陷,所述凸块卡定在所述凹陷中。
在上述的遮阳板固定挂钩中,可选地,所述钩体设置两个突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42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背门撑杆螺母背板
- 下一篇:一种智能盆底肌群锻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