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4445.X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7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林玉好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玉好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H01R13/02;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连接器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锁扣组件的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目前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通常是由连接器组合进行配合所完成的,该连接器组合通常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头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而插头连接器一般都设有导电片以与插座连接器上的导电端子相对接从而达成各种信号或电源的导电传输。而为了保证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可靠,很多种类型的连接器组合采用在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上分别设置相互锁扣配合的锁扣组件及卡扣部,如目前市面上常见的Micro USB连接器组合(相关现有技术可参2008年4月9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045742Y号专利)、DisplayPort连接器组合(相关现有技术可参2005年11月2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TW M281339号专利)等。然而,该锁扣组件及卡扣部的设置不仅增加了连接器组合的制造成本,而且也增大了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的占用空间,并且为了满足各种电子设备间传输速率越来越高的需求,插头连接器上的导电片及插座连接器上的导电端子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多,从而导致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的体积也越来越大,这明显违背了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小体积的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若干可与插座连接器相对接的导电片,其中,该插头连接器还包括一对既可与插座连接器进行锁扣又可与插座连接器进行导电传输的锁扣组件。
一种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设有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卡扣部,所述插头连接器设有若干与所述导电端子相对接的导电片以及与卡扣部相锁扣配合的锁扣组件,该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相配合时,所述锁扣组件与插座连接器之间进行导电传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锁扣组件不仅可与插座连接器进行相互锁扣配合还可以与插座连接器进行导电传输,如此设置可减少导电片的设置数量,从而减小了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的体积,节省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合中的插头连接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采用的三层线路板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三层线路板叠构在一起形成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组合进行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连接器组合进行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连接器组合进行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连接器组合进行配合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合包括可相互配合的插头连接器100及插座连接器200,图1显示的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100是应用于主动式线缆(Active Cable)或称作有源线缆的实施例,该插头连接器100包括若干可与插座连接器200相对接的导电片1、位于两侧的一对锁扣组件2、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3以及线缆4。所述集成电路3与导电片1及锁扣组件2之间分别通过金属传输线31及金属导线32相连,所述线缆4与集成电路3之间也通过金属导线32相连。当然,图1仅是一个示意图,其中的锁扣组件2及导电片1也可以部分与集成电路3相连,而线缆4也不必全部连接至集成电路3,如锁扣组件2或者导电片1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直接连接至线缆4或者通过金属导线5连接至线缆。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100可应用于主动式铜线缆(Active Copper Cable,ACC),此时,线缆4为铜线缆即可,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100也可应用于主动式光纤线缆(Active Optical Cable,AOC),此时,线缆4为光纤线缆,插头连接器100上另需设置一光纤装置,由于该等结构并非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这里将不再详细阐明。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并不局限于主动式线缆(Active Cable),也可应用于一般的被动式线缆(Passive Cable)上,此时,可以不用集成电路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玉好,未经林玉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44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氨酯橡胶落料冲孔复合模
- 下一篇:磁吸式触点装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