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叠加式澄清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5259.8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2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姜精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方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8 | 分类号: | B01D21/08;B01D21/24;B01D21/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李艳 |
地址: | 2151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加 澄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更特别涉及一种叠加式澄清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化学法、物理法等,但是大都需要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澄清处理,澄清池是利用池中的泥渣与混凝剂以及原水中的杂质颗粒互相接触、吸附及沉淀,以达到泥水分离目的的净水装置。机械加速澄清池对低浊度水处理效果较好,占地少,但传统澄清池对进水水质变化以及进水水量变化的抵抗能力弱,容易破坏循环泥渣的平衡稳态,出现“翻池”现象,使出水水质恶化。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叠加式澄清池,其采用叠加方式,占地面积小,出水品质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叠加式澄清池,包括上澄清池、下澄清池,该上澄清池和下澄清池均包括池体、设置于池体内的外筒体以及设置于外筒体内的内筒体,池体与外筒体之间设置有斜板沉淀装置,内筒体内可绕内筒体的轴心线转动地设置有带有提升叶轮的搅拌装置,内筒体的内侧形成第一反应室,在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形成第二反应室,在外筒体与池体之间形成泥渣分离室,池体上还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泥口,进水口连通至第一反应室,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泥渣分离室以及出水口依次相连通构成液体流向通道,其中上澄清池的出水口与下澄清池的进水口相连通。
优选地,下澄清池的排泥口与上澄清池的进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池体与外筒体之间还设有排水槽,泥渣分离室通过排水槽与出水口相连通。
更进一步地,池体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刮泥装置,刮泥装置位于池体的底部,用于将泥渣排出。
优选地,刮泥装置与搅拌装置的转轴共轴。
进一步地,在池体的外侧设置有电机,用于驱动刮泥装置和搅拌装置转动。
更进一步地,电机安装在池体的顶部,池体的顶部安装有围栏,电机位于围栏所围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斜板沉淀装置包括围绕内筒体的轴心线设置并依次通过连接件相连接的多个斜板,斜板具有离内筒体的轴心线较近的近侧边和离内筒体的轴心线较远的远侧边,各斜板的近侧边和远侧边与内筒体的轴心线之间的距离分别相等。
优选地,斜板由乙烯丙烯共聚材料制成。
更优选地,连接件由乙烯丙烯共聚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叠加式澄清池,其将机械加速澄清池与斜板澄清池有机结合,利用了两者的优点,其中,机械加速澄清技术利用泥渣回流加强絮凝条件,而斜板澄清技术利用在沉淀区加斜板以提高沉淀效率,两者结合后澄清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叠加式澄清池将两个澄清池叠加使用,上澄清池的出水作为下澄清池的进水,而下澄清池的排泥返回至上澄清池的进水口,经过两次澄清,进一步改善了出水的水质,且整个装置叠加使用,减小了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叠式澄清池的其中一个上澄清池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叠式澄清池的其中一个下澄清池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叠式澄清池的上、下澄清池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上澄清池;11、池体;12;外筒体;13;内筒体;14、斜板沉淀装置;15、搅拌装置;151、提升叶轮;16、刮泥装置;17、排水槽;18、围栏;19、电机;110、进水口;111、出水口;112、排泥口;2、下澄清池2;21、池体;22、外筒体;23、内筒体;24、斜板沉淀装置;25、搅拌装置;251、提升叶轮;26、刮泥装置;27、排水槽;28、围栏;29、电机;210、进水口;211、出水口;212、排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除明确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方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苏州东方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52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